• 用户名:
  • 密 码:
  •  
重庆:提前三年完成高中阶段教育....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3-18

重庆市中职招生连续6年超额完成教育部下达的任务,连续两年超过普通高中,提前3年实现高中阶段普职教育“大体相当”的目标,完成了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2008年,全市中职在校生达到54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达到86.5%,每万人中职在校学生达到170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初中毕业生第一志愿填报中职学校的比例达48%,目前,已录取中职新生16万人,完成了年度任务的78%。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扩大中职招生规模

(一)加强统筹管理,形成工作合力。成立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全市普通高中和中职招生有效联动。一是坚持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五统一”(制定政策、工作部署、组织生源、利用资源、组织实施)。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做到“一生一号一卡”,实现了“一考多录取”。二是实行“六统筹”(计划核定、信息发布、宣传发动、志愿填报、新生录取和学籍注册)办法。健全了市及区县中职招生办公室,统筹管理“四类”中职学校招生工作,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参与的一体化中职招生工作格局。三是增量向中职倾斜。今年把高中阶段教育增量全部放在中职教育上,普高计划招生19.6万人,中职学校计划招生20.5万人。

(二)开阔工作思路,扩大招生范围。重庆市规定凡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年,只要愿意,都为其接受中职教育提供学习机会。一是出台普通高中学生就读中职政策。出台了招收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工作的相关政策,鼓励未升学的应往届高中毕业生接受中职教育,积极接纳普高一年级学生转入中职学校就读。二是招收退役士兵接受免费中职教育。从2006年开始,此项政策惠及8000多名退役士兵。三是开展返乡农民工免费接受中职教育。出台了《返乡农民工免费接受中职教育实施方案》,并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截止目前,已招收返乡农民工1.1万人。四是实施农村卫生人员中专学历教育计划。2008年招收乡村卫生医务人员3500多人。

(三)加强合作办学,共享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优质资源对生源的吸引作用,积极开展东西合作、城乡合作办学。一是出台城乡合作办学实施意见。根据《关于开展中职教育“城乡互动、联合办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一圈”地区优质中职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一圈”与“两翼”、城市与农村职业学校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二是推行“三段式”培养模式。积极推行“一年在农村职校学习、一年在城市职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的“三段式”培养模式。目前,已有50多所中职学校开展了城乡“手牵手”、“结对子”联合办学;有22所市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参与了东西部联合办学,签订了近30个合作办学协议,涉及招生计划3000多人。

(四)创新招生宣传,广泛积极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好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是及时发布新闻和优惠政策。通过市内外主流媒体对招生和惠民政策进行宣传报道。通过《重庆日报》、新华网重庆频道等媒体,将具有中职招生资格的学校向公众发布,在重庆电视台滚动播出《重庆市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展播》等专题片。二是编发招生指南。集中编印《招生指南》、《招生学校名录》,免费发放到初中学校。三是各区县和学校也广泛宣传。通过制作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栏、开设政策咨询窗口等方式,广泛宣传办学特色、市场需求和成才典型,积极引导更多的学生就读中职学校。

二、坚持改革第一动力,创新中职招生管理

(一)强化目标考核,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中职教育招生工作管理责任制,将完成中职招生任务和规范招生秩序的情况纳入市政府对区县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内容。一是把实现中职招生目标作为政府“民心工程”。市政府近年来始终把完成教育部下达的中职招生任务作为“民心工程”,将中职招生完成情况纳入市政府教育工作目标考核,并作为各区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区县党委、政府对中职招生的重视程度得到提高。二是加大对招生工作奖励力度。市教委和区县政府每年对完成招生任务较好的区县教育部门和学校都要给予表彰和奖励,2008年仅市教委用于中职招生的专项奖励资金就达150万元。

(二)深化四定办法,创新准入制度。深化和创新招生办法和制度。一是定学校资格。严格中职学历教育招生学校资格管理,建立中职学历教育学校招生资格报批制度,确保优质学校招生规模扩大。二是定招生计划。根据中职学校的校舍场地、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专业师资等基本办学条件,科学核定办学规模和当年招生人数,并向社会公布后实施。三是定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合理确定专业设置及分专业招生计划,建立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和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向社会公示中职学校毕业生各专业就业情况。四是定招生成本。分区域、分类别确定中职学校招生成本,降低中职招生生均经费开支。

(三)清查办学资质,创新退出机制。坚持去伪存真,劣退优进,净化优化招生环境和秩序。一是让优质资源扩大办学效益。鼓励办学条件好、社会声誉高的学校挖掘潜力,努力扩大招生规模。二是开展办学资质清查。对办学实力弱、社会声誉差的学校削减招生规模,直至取消其招生资格。按照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的要求,开展了全市中职学历教育学校资质清查。2007年至2009年停止了135所办学条件不达标的中职学校招生资格。目前,参与中职学历教育招生的学校减少到245所。三是开展了招生队伍清理。建立了中职招生工作人员审查备案制度,严禁非法中介参与招生,净化招生环境。

(四)严肃招生纪律,创新惩处机制。把规范中职招生秩序同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治理商业贿赂的要求结合起来,建立了权责一致、严密有序的惩防机制。一是严格执行“五条”禁令。严禁中职学校委托中介参与招生;严禁中职学校以任何形式实行有偿招生或买卖生源;严禁生源学校及其教师向中职学校索取生源组织费;严禁中职学校采取虚报、谎报等违法手段,套取国家资助中职学生专项资金;严禁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搞地方保护主义。二是加大惩处力度。通过网站和新闻媒体公布市及区县政府和部门、中职学校公开投诉电话,开展现场咨询和下访督查活动,畅通了广大学生和家长举报投诉渠道,切实做到有诉必应,有错必纠,有责必问,有案必查。

三、坚持质量第一目标,增强招生吸引力

(一)狠抓教学质量,用“就业”巩固生源。一是实施中职教育质量工程。探索了“城校互动、资源共享”、“园校互动、校企融合”、“产教互动、集团发展”、“城乡互动、联合办学”“四个互动”办学模式,开展了中职学校教学水平评估。二是借鉴国外先进职教经验。通过实施中国-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训项目,推动了重庆职业教育的观念更新、行业参与、课程改革、师资建设、模式创新及国际合作,提高中职学校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连续5年,重庆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出口畅,进口旺,中职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对招生起到了极大的拉动作用。

(二)健全资助体系,用“免费”拓展生源。一是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体系。2006年,重庆在全国率先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体系,促进了国家有关资助政策的出台。二是开展了免费中职教育试点。从2007年至今,先后有10个区县开展了免费中职教育试点。2008年,全市累计享受免费中职教育的学生达到16万人,受惠面达到30%;享受“普惠制”资助政策的学生达到34.2万人,受助面达到63%,落实资助金额近9亿元。资助体系的完善,极大地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拓展了生源渠道。

(三)建立中高职立交桥,用“自主招生”吸引优秀生源。升学制度一直是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构建中高职人才培养立交桥,经教育部批准,重庆市试点高职院校自主招收优秀应届中职毕业生。一是率先开展试点。在4所高职学院和30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开展试点。招生计划按4所高职学院当年自主招生计划的10%安排,总规模控制在200人。二是进一步扩大试点。2009年,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收优秀应届中职毕业生实施范围和规模,42所重点中职学校向5所高职院校推荐了315名中职毕业生。“读中职也能上高职”,吸引了更多的优秀青少年接受中职教育。

(四)优化发展大环境,用“地位”赢得生源。一是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先后6次深入中职学校视察,特别指出“职业教育对于城镇就业、库区移民至关重要,是治本的办法,一定要加大力度把中职教育办好”。市长王鸿举要求“把职业教育打造成重庆的城市品牌和名片,成为重庆发展重要软实力”。二是部门合力推动职教发展。市级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随着中职教育办学质量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中职教育的认同度逐步提高,2009年中考升学第一志愿报读中职学校学生比例比2008年提高了1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