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学已经一个月了,湖北黄冈的李先生却还在为儿子专业的事感到惶惑不安。今年高考后,李先生根据孩子的成绩帮他选择了省内一所高职院校,填报的专业是当前就业比较热门的机械类专业,但经济形势不断变化让他作出决定后依然有些犹豫——3年后的事谁能说得清楚呢。
李先生的担心也是众多职业教育专家和业内人士所思所想的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如何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千余所职业院校又将何去何从?
10月16日,2009年中国国际教育年会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内百所职业教育示范校负责人和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职教专家聚集一堂。大家为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多数职业院校创造出稳定的高就业率而鼓舞的同时,也对机遇背后潜藏的危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职教大洗牌箭在弦上
2009年9月11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连续4年超过95%。统计还显示,2009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84%。
稳定的就业率,让不少职业院校的负责人感到形势乐观,甚至在招生宣传时,流传出“大学毕业生遭遇就业‘寒流’,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了抢手的‘香饽饽’”这样的说法。
“这其实是一种盲目乐观!”一名与会的高职院长直言不讳。
2009年5月,承担教育部重点课题“关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问题研究”的课题组,在深入湖南、广东、山东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后发现,金融危机背景下,虽然职业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但其吸引力并没有显著提高。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职业教育而言是契机,但一轮危机过后,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必将迎来新的危机。”中国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中心主席姚寿广发出“预警”。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研讨会上,姚寿广在主题报告中分析,过去15年,中国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新型制造业基地。至2008年上半年,这一地区以占全国2%的陆地面积和约1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6%的GDP,吸引了全国52%的实到外资。
但这种发展是建立在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上的,这也造成了成本的提升和外资的不断流出,金融危机的到来更是加剧了这一进程。《2009长三角城市发展报告》显示,2008年长三角城市在金融危机下多项重要的经济指标都有所下降,这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未曾有过。
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正在倒逼长三角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危机必将淘汰一批落后的工业生产方式,同时也会“催生”一批新兴产业。“一旦金融危机的尘埃落定,新的增长方式势必直接冲击传统的就业方式。”姚寿广说。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袁洪志教授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在他看来,某些传统产业的衰落,人才需求的降低,必然导致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萎缩;新兴产业的兴起,人才需求的旺盛,将促使高职院校新专业或新专业方向的产生,尤其是产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发展急需大量经营、管理、物流和外贸人才。
“职教洗牌箭在弦上。”袁洪志教授认为,金融危机对职业教育的影响目前才刚刚显现,之前一些专家认为5~10年内职业院校将面临大洗牌,但现在看来,这一日程将大大提前,有可能两三年内就会发生,一些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思路的职业院校将会被市场淘汰。
会场上,记者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似乎也印证了这一判断。
四川某职业技术学院是省级示范校,今年学院安排毕业生就业时发现,往年热门的制造、机械、电子专业开始冷下来;而招生时,尽管招生计划比上年度上调了6%,可实际进校人数只有去年的80%。为此,全校教师过了一个“特别”的暑假——全部留下参与课程建设、专业设置改革。
职教大省江苏省有78所高职院校,其中20余所高职院校在今年的招生录取中,对省教育厅划定的分数线进行了下调。“这么大规模的分数线下调,在以往是不多见的。”姚寿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