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餐饮市场再次火了一把。根据中国烹饪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各地中秋家宴、结婚喜宴生意火爆,河北、辽宁、河南、重庆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44.3%、26.5%、21.8%和18.2%。上海重点监测的144家餐饮企业,共举办婚宴3.6万桌,同比增长25.5%,实现营业收入8190万元。辽宁共有近两万对新人举办婚礼,拉动婚宴消费3.7亿元,创下历年黄金周之最。
“吃”如今已经成为一项巨大的产业,中国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柳却依然存有忧虑。她向记者提供了另一组数据:目前餐饮就业人数逾2000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200多万个,但厨师和服务员还是非常紧缺。“我们的人才培养还存在漏洞。烹饪的文化、艺术、科学,现在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国人只看到了吃的兴旺发达,没有看到它背后的文化。”
中国青年报:当下中国餐饮市场最缺哪些人才?
杨柳:都缺。行业发展太快,我们每年营业额都是两位数递增,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1~8月餐饮业营业额还达到11332亿元。这说明行业发展确实极为迅速,现在管理人才和技艺人才都缺,最缺的还是厨师和服务员。
中国青年报:现在不是有很多烹饪职业学校吗?不能满足人才需求?
杨柳:我们餐饮业需要大力发展,行业服务水准和技艺水平也要不断提高。仅仅是中等职业培训,已经满足不了行业发展的需要。为了培养青年人才,我们正在酝酿成立一所中国烹饪学院,培养具备从厨师到经理综合素质的人才。
中国青年报:那还是要做厨师?
杨柳:现在大学生到餐饮企业,基本都要到一线去锻炼,炒一年到几年的菜。之后可能升成领班,成长为管理者。也有些人可能就做一辈子厨师。
中国青年报:对于一辈子做厨师的人,高学历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杨柳:有文化的人可能会研究菜的营养、膳食搭配和文化内涵,做到既好吃,又有欣赏性艺术性。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可能只是简单地炒好菜。
西餐特别是法餐,很多厨师都上过正规的大学,很绅士,会好几种语言,他们非常受人尊重。我国的厨师为什么不受人尊重?就是因为我们厨师自身的素质不够,还有一个社会职业道德问题。在国外就餐时经常会有厨师出来征求意见,“菜满意吗?合不合口?”这在他们的培训中是很重要的一课,叫宾客见面课。而我们很多厨师光会干活,不会说话,上不了台面。厨师在形象设计、技艺水平、管理艺术上,都应该进行培训。但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都不学这些,教师的素质都不是很高,学生的素质能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