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前,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2008级德语系一班的李娴婧交了一份特殊的暑期作业:寻找新时期西柏坡精神的调查报告。这是她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找寻的结果——报告中的主角赵女士是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就在这个普通人身上,李娴婧看到了她所要寻找的西柏坡精神:坚持,拼搏,不服输,肯吃苦。
李娴婧并不是唯一的“调研者”。在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今年像这样的暑期作业有9000多份,而这只是该校“寻找西柏坡精神”活动的一部分。
那些被越来越淡漠的历史
就在几年前,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因是河北省唯一一所外语小语种健全的高校,成为西柏坡纪念馆为数不多的共建学校,纪念馆常年配有学校来的实习生。
2008年年底,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试图改变这种实习基地的唯一身份。“现在的青年人可能有人知道延安精神,有人知道井冈山精神,可是没多少人知道西柏坡精神。”学院院长孙建中说,在他看来,西柏坡的这段历史是不应该被遗忘的,更何况西柏坡精神中还有现代大学生所需要的诸多精神元素,“譬如吃苦,譬如坚持,譬如谦虚”。
今年年初,学校和西柏坡纪念馆共同发起创办了中国大学生西柏坡精神研究网,成立了大学生西柏坡精神研究会。
5月,学校组织了一次关于西柏坡精神的问卷调查,但调查的结果却让学校负责人感到无奈:对于西柏坡精神核心的回答,正确率只有17%!
难道这段历史真的被淡漠了吗?怎样才能让网络上的西柏坡精神鲜活起来?
“革命前辈把精神留在了西柏坡,我们就应该把它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孙建中说,这是他发动学生们寻找西柏坡精神的初衷,他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2008级英语系的赵远征在入学之前对于西柏坡精神几乎一点都不了解,这个只在历史书上才看到过的地名,在她眼里唯一的印象就是“革命圣地”。
“周围的同学、朋友没有几个人了解西柏坡,更没多少人理解西柏坡精神。”她曾经把这种“不理解”看得很正常。
像赵远征一样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她曾经和其他同学一起到石家庄的各个高校发调查问卷,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们大部分都对西柏坡的历史感觉很淡漠。
“应该让学生们了解先辈们曾经取得了什么样的胜利,让他们知道生活的进步是有其历史积淀的。”校团委书记陈乐音说。
今年5月底,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在西柏坡举行了“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爱我的祖国,寻找弘扬西柏精神”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组织全校400多名学生干部到西柏坡参观,并聘请西柏坡纪念馆馆长王荣丽等44人分别为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荣誉院长、荣誉副院长、客座教授、总政治辅导员及传承西柏坡精神班级政治辅导员。6月,西柏坡纪念馆专场报告会走进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学校组织了主题班会。有的学生在中国大学生西柏坡精神研究网上留言:“站在先烈们曾经住过的地方,对比自己的生活环境,我觉得没有理由不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寻找的体会是深刻的。赵远征说,当初学校组织去西柏坡,她心里还暗暗抵触:就是一个形式吧,没什么实际意义。
“但是真正去感受西柏坡精神的时候就明白了,跟革命前辈比起来,我们身上所缺乏的太多了。”这个来自黑龙江、被全家人当做宠儿的小姑娘从小没吃过什么苦,她觉得自己最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也是她在西柏坡精神中学到的。
“第一轮的寻找西柏坡精神,更多的是让学生们了解西柏坡的历史。”在孙建中看来,学术研究中怎样精确地界定这个精神并不是最重要的,他更关心的是它能否对大学生们的价值观给与引导,“西柏坡精神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吃苦耐劳,谦虚谨慎,坚持不懈,勤俭节约,忠诚奉献……这些并不是几句话就能概括的,关键是怎样去应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