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李可(化名)接到父母的电话,问她是否让初中毕业的弟弟也去上她就读的中专,李可斩钉截铁地回答:“不!你们一定要让弟弟去上高中,我就是再苦再累也会帮你们!假如你们也让他去上这个中专,我就是有钱也不会出一分!”
20岁的李可现在本该上中专三年级,但实际上她和班上所有的同学早就去了不同的地方打工,第三学年一节课都没上,却照样要交学费。她说:“读了这个中专,我的肠子都要悔青了。”
“只要助学金到手,学生学不学就根本不管了”
李可和她的同学都很迷惘,因为担心一年后拿不到毕业证,他们要求记者隐去他们的真实姓名。但是一年后拿到毕业证又有什么用,他们也不知道。
正在重庆一家餐厅做服务员的李可说:“我都不知道该怎么介绍我们学校——因为它不断在换名字,刚开始叫贵州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遵义教学点,后来是贵州广播电视大学附属中专遵义教学点,到现在,我们毕业证都还没有拿到,好像又要改名字了。”她所上的中专每年学费2980元,国家每年给中职生的1500元助学金被直接扣作学费。
而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中职学校不得将国家助学金直接抵扣作为受助学生的学费,应直接发到学生手中。如果发现中职学校有虚报、瞒报受助学生人数的情况,将取消该省其他职业教育中央专项资金的申报资格。
据李可介绍,这个让她肠子都悔青了的学校曾经不断去她就读的初中宣传自己:“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即使你是一个差生,两年之后也会成为一个全方位发展的人。”但进去以后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学校租用的是武警某中队的训练场地,一共有3栋楼,一栋是食堂和教学楼,一栋是男生宿舍,还有一栋是教职工和女生宿舍楼。女生宿舍在3楼,墙面有5厘米的裂缝,非常吓人。一间女生宿舍住8个人,男生宿舍要大些,一般要住20个人,甚至25个。
更让她失望的是,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都很薄弱。她学的是旅游和酒店管理,班里却连一张地图都没有。老师大多刚从师范院校毕业,或者就是从本校毕业的学生。而且,每个学期课都没上完,老师“拉快车”,根本不管学生能不能听得懂。赶紧上完课,学校就组织学生去勤工俭学。李可先后去过浙江和福建的工厂和酒店打工。如今,班上所有的同学都已离校,基本上都是在餐厅当服务员或在工厂做工,没有一个人从事与旅游和酒店管理相关的工作。
“学校这么做,既减少了老师的工资支出,还可以用学生赚钱。因为介绍一个学生去打工至少有400元。”最让李可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学校每月还要扣除每个学生50元的管理费,而学生都是住在工厂里出不了门,哪里有什么管理可言?可学校解释说这是对学生进行的跟踪服务费。
10月16日,被留校的张波(化名)也离开学校到重庆打工。他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肯定不会读这个学校。学校完全是应付表面工作,以营利为目的。只要助学金到手,学生学不学就根本不管了。”他留校后的最初一个月搞后勤,后来管军训、教礼仪。但是这种日子让他感觉很压抑:“自己已经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了,不想再去骗别人。”
为了要第三年的学费,张波还和父母吵了一架:“当初校长去招生,说是学制两年,第三年不用交学费。我们第二年都没上完就出去打工了。父母不理解,为什么学都不上了还要交学费。可是不交学费就拿不到毕业证,我们已经坚持了这么久,不想什么都没有得到。我们班最初有53个人,两年下来走了一半还多。”
据张波介绍,刚刚入校的这批新生9月1日才报到,军训5天,去掉国庆假期,上课不过1个月,已经于10月16日离校去勤工俭学了。
对于学校的老师,张波和李可唯一感激的是一名从师范学院毕业不过两年的年轻老师。他们说这名老师对学校的做法也不满,几次提出要辞职,校方都以加薪挽留,该老师目前已在准备公务员考试。
记者联系到该老师,她并不愿意多谈,称自己只是个代课老师,对很多情况并不知情。不过对学校让学生留校任教,她表示不赞同,认为他们知识面和视野不够开阔,不能胜任教师工作。
“中职学校第三年都不上课,只交学费”
记者于10月26日赶赴李可和张波就读的学校采访,位于遵义市高桥镇凌角巷的这所学校有3栋大小不一的楼房,中间围了一块水泥场地。门口挂着贵州省广播电视大学附属中专遵义教学点的牌子,一位老大爷负责看门,除他之外,学校里只剩下几名女老师正在洗菜准备做饭。
学校校长已经带学生去广东勤工俭学,校长的妻子殷老师接受了记者采访。未等记者说明来意,殷老师开口就说:“是不是有学生找了你们?学校组织勤工俭学,有些娃儿觉得可以,但有些学生吃不了苦,有怨言,学校正在解决这个问题。”
对学校的历史,殷老师表示不清楚。问及开设的专业,殷老师说:“有计算机、服装、幼师和汽修专业。”记者提出学校是否具备实践教学的场地和设备。殷老师回答:“有很多专业都是今年才开的,第一学期是学习理论。”
“不是还有旅游专业吗?”记者问。
殷老师回答:“旅游专业前年开了,去年没开,因为我们觉得这个专业是吃青春饭,不想开,但今年有些学生又要上这个专业,所以今年又开了。”
针对学生们的疑问:“为什么第三学年一节课都不上,却要交学费?”殷老师解释说:“中职学校不只我们一家,都是这样,第三年都不上课,只交学费,不交杂费,只交1000多块钱,因为要保留学籍。第三年没有国家助学金。”
殷老师说,学校的老师大部分是从社会上招聘的,一般都是大学毕业。留校的学生主要管吃饭集合,平时搞个军事化管理什么的,因为自己的学生比较了解,比外面招的大学生吃得了苦。
对于学生外出勤工俭学,殷老师说:“我们是通过中介公司介绍的。他们是吃这碗饭的,收了多少钱我们也不晓得。我们只收学生每个月50元管理费,因为我们派了老师跟他们一起,为他们服务,我们也不可能为老师单独置间寝室,都是跟他们吃跟他们住,一般老师是做不到的。”
殷老师否认了学生们所说的为了外出勤工俭学而赶课程的做法:“我们的学生一般都是4月参加完毕业考试就入校的,偶尔有个把9月入校,说:‘我不管,只要你注得了册。”我们一般都是不赞成的。我们这些学生大多家庭贫困,不跟着老师出去打工挣两个钱,交不上学费。有些学生,不说让他去上班,就是让他站几个小时,坐几个小时他都不行。”
殷老师没有否认学生流失率高的问题:“中职教育流失率本来就很高,你不信去打听,南白镇有个公办的职教中心,开学的时候招了3000人,不到两个月,就流失了将近2000人,一个班一个班地撤。”她认为学生厌学是主要原因。
对于学校名字的变更,她解释说学校本来的名称是到遵义市劳动局备案的,因为没有资格发文凭,所以和贵州省广播电视大学附属中专联办,由后者监督管理,出教学计划,发文凭。她说这种做法非常普遍,列举了几所类似的学校,甚至还有根本没有到遵义市劳动局备案的,而用私人名义与其他学校联办。
准备离开该校的时候,记者在学校大门处一栋楼上发现上面张贴着一份勤工俭学协议书。协议双方甲方为学校,乙方为学生。协议称:“为了让更多的初中毕业生能继续深造,学校以自身的教学管理经验,集合开拓创新的教学模式,经乙方对甲方的充分了解,结合双方的实际情况,在甲、乙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签订本协议。”
协议约定:乙方自愿就读甲方学校,并要求参加“勤工俭学”,勤工俭学时间:七至八个月,以入学时间为准。所交费用:400元(注册管理费),自带车费300元及50元保险费一份。
待遇:实行6天工作制,每天8小时,加班3~4小时;劳动津贴:600~800元/每月;每月学生在带队老师手中领发100元作零花钱,其余一律由甲方与厂方结账,保证学生返校后4000至4500元以上,如兑现不了由学校补贴(此费只能用作学杂费不能做生活费更不能退给学生本人)。
协议还规定:乙方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如不服从管理中途逃离的学生不发工资,概不退任何费用,且作自动退学处理。另:如在社会上造成任何人身和意外伤害,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