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工学一体化:传统职业教育课堂的....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3-21

【问题】调查显示:传统职教课堂缺乏吸引力,难受学生欢迎

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2005年,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进行了一项“你喜欢什么样的职教课堂?”的调查,调查对象为在校生。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学生对传统职教课堂表示了不同程度的不满,认为需要改革。

“老师在黑板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呼呼大睡。”这是该校一名大三学生在调查中对传统职教课堂的形象描述。众所周知,传统职教课堂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集中进行实习。学生们反映,老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让人感到很枯燥,课堂缺乏吸引力。所以,学生老是打瞌睡,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好。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不容易记住。等到实习的时候,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有的已经忘记了。

不仅是学生,很多教师也发现,传统的职教课堂越来越缺乏吸引力,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无疑会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课堂缺乏吸引力,不仅对教师来说是个挑战,对职业院校的管理者来说也是一个重大课题。

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其他职业院校也同样存在。由此可见,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就显得至关重要。面对这样的情况,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决定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改革深入到职业教育内核。通过努力,把不受学生欢迎的传统的职教课堂变为受学生欢迎的新的职教课堂。

【创新思路】

【创新思路一】用“工学一体化”教室取代传统教室

职教课堂能否成功实现变革,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如何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2005年,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传统课堂教与学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将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完成实践学习。这样的课堂被称为“工学一体化”课堂。也就是说,学生学习不在传统的教室里,而是把课堂变为“学习”和“做工”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室。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殷庆龙说,课堂教学模式一旦改变了,教学方法也就会跟着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也与传统的学习不一样了。学生在“工学一体化”教室上课,学习积极性会空前高涨。因为枯燥的理论不再是抽象的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了,学生边学边干,在做中学、学中做,学起来很有趣,记得也牢。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工”“学”场景,学院率先在汽车系建立了“工学一体化”教室。

学院把汽车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室搬到了汽车设备实验中心,这里既具备一个生产车间的功能,又具备一间教室的功能。在这里,教师一边给学生讲理论知识,一边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工”与“学”真正融为了一体。与此同时,学院邀请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参与汽车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开发,构建起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根据汽车应用岗位的需求,重新定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内容结构,以项目为载体,编写校本教材,形成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框架。

经过努力,学院在汽车应用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整形技术、机电一体化等六大系近2/3的专业建成了“工学一体化”教室。如今,全校已有50%的学生在“工学一体化”教室里上课。

“工学一体化”教室取代了传统教室,那么,专业课程体系也要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学院坚持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开发,以课程模块确定课程设置,以岗位技能确定技能培养方案,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

学院还与企业联合编写符合实训教学需要的核心技能教材和实训指导书,使用实物、模型教具、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同时,注重把课程与实际工作任务结合起来,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和情景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完成实际任务,达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效果。

【创新思路二】用“双师素质”教师取代“传统型”教师

随着“工学一体化”教室的建成和学生学习地点的改变,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师显然已无法适应“工学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文能武”,既能教授理论,又能动手实践。为此,学院实施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用“双师素质”教师取代“传统型”教师,全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以适应和满足“工学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刘海平是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2007年进入学院。他报到后,直接被学院派到新疆立弓公路设计所学习了半年。回校后,学院又为他安排了一名老教师带他,时间为3年。如今,年轻的刘海平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工学一体化”教学,成为学院的教学骨干。

为培养“能文能武”的“双师素质”教师,学院借助企业的力量进行培养。把教师送到企业培训、挂职,由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亲自进行指导。从2005年开始,每年寒暑假,学院的专业课教师都要下到企业和生产一线学习和锻炼,时间不少于30天。学院规定,没有企业锻炼经历的教师不能评优。

学院每年都要投入100多万元,安排一批教师到国家级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另外,还选送教师到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去挂职,时间为半年或一年。同时,在学院内部采取“以老带新”、“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目前,学院90%的专业课教师具备了“双师素质”,能够满足改革后的“工学一体化”教学需要。

此外,学院还从行业、企业聘请了一批工程师、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一起承担起实践教学任务。

【创新思路三】依靠“项目推进”,建成近百间“工学一体化”教室

事实上,要建设“工学一体化”教室,远比建传统的教室难得多。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采用“项目推进”的模式,即按照专业特点,以一个个项目来建设“工学一体化”教室。

在建设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整形技术等专业的“工学一体化”教室时,学院采取将企业引进校园共同建设的方法,先后引进了丰田公司、东风雪铁龙和德国博世公司等三家汽车企业。根据合作协议,丰田公司为学院捐赠了价值200万元的设备,东风雪铁龙公司为学院提供了100万元的设备。除此之外,学生实训所需的耗材和教学用的教材也都由企业提供。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灵林介绍说,学院投入800万元,在汽车专业建起3个“工学一体化”教室。这些教室不仅是学院的,也成为企业培训员工的基地。

学院通过“项目推进”的模式,在每个专业都组建了“工学一体化”教室,这些教室的设备都是企业正在使用的,也是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学生利用这样的设备进行学习,自然能学到最新的技术。

同时,红红火火的校企合作,给“工学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带来新的途径和方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办“订单班”,这些学生上课的地方就选择在企业的“工学一体化”教室进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26个,校内建有3个专业实训基地,22个实验实训室,形成3个生产型实训基地。

除此之外,学院还在自治区交通厅的大力支持下,千方百计地加大投入,不断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自2003年以来,学院先后投入近8000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学院首先把资金用来添置专业教学设备,建设“工学一体化”教室。目前,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500万元,生均达4100元,大型设备95台套,满足了各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必修实验实训课开出率达100%。学院还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建成了96个实验室,只要把课桌搬进去,就是“工学一体化”教室,可供2800名学生同时上课。学院还与企业紧密合作,在9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开设了“工学一体化”教室,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院教师一起开展教学工作。

随着“工学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尽管尚未毕业,但学生已经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地工作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了高就业率,近年来,学生的取证率一直是100%,不少学生还获得了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这使他们成了抢手的“香饽饽”。3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新疆同类院校的前茅,去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6.2%。今年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明年才能毕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已经被用人单位“预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