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他是最“正统”的教育系出身,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是他的光环。他不太会用电脑,至今没在淘宝网上花过一分钱。但是,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商业价值取向,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天,就追着赶着让学生开网店,不遗余力地把“学生网上创业”做成了自己的事业。
争议——学生逃课了,他好像视而不见。学生“挂科”了,他想出“学分替代制”鼓励学生以创业实践抵学分。在他的学校,成绩好的是好学生,创业好的更是好学生。这还是不是大学?创业教育就是职业教育?怎样看待学生的长远发展?什么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尺?他,引起争议不断。
创新——他首创培养“大学生老板”的“创业学院”;他为学生专门开设“淘宝创业班”;他在校园里开辟出2600平方米的“创业园”。他坚信职业教育必须变革,他高呼让学生以“老板”身份毕业,他标榜高职学生也能有荣耀人生。
这三个关键词,就这样被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少华激情演绎着。他走得辛苦,也走得坚定,因为他相信:“改革可能会错,但不改革是最大的错。”
当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之痛,当怀有精英心态的大学毕业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中艰难挣扎,当分数不再与拼杀于现实社会的能力和机遇牢牢挂钩。贾少华,这个在一些人眼中“离经叛道”的高职学院领导者,以其惊人言论和另辟蹊径的教育实践让人们或大跌眼镜,或拍手称快,或陷入疑惑,或看到希望。
运货的卡车停在校园的柏油路上,学生宿舍和楼道里成堆的货物随处可见,“创业园”的墙上贴着阿里巴巴CEO马云的画像,黑板上写着发往全国各地的快递价格。挂着“××系创业基地”牌子的教室中,学生们有的在“淘宝旺旺”上与客户交谈,有的忙着浏览网页上的商品信息,有的忙着填快递单,以备快递公司人员上门收货……
在这所很多细节都透出“义乌气息”的学校里,贾少华的院长办公室里总是坐着和他神侃的学生,大声聊着激情的创业梦想、鲜活的创业体悟,谈到激动之处,贾少华便与学生击掌相约,笑声回荡。他喜欢在校园里四处走,当学生对他投以问候与微笑,他常能随口说出这个学生的创业故事、老家在哪里、叫什么名字、在淘宝网上已是几钻卖家。
对贾少华来说,这是极为惬意的时刻,因为在这个他倾注了热情与心血的学校里,他可以卸掉所有的赞誉与纷扰,享受与学生神交的快乐,品味雕琢年轻生命的幸福。就如同他刚刚走进这所学校,投身他的教育理想时一样……
“不能为培养一个陈景润而制造出千万个炮灰。”
深沉思考后的“自我救赎”
贾少华“正统”教育学专业出身,专著《家庭教育的实践和艺术》一版再版,有着很多教育学生的成功先例,最成功的教育案例是他的女儿——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9年7月,贾少华被委以筹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重任,这是浙江省第一所由县级市举办的高职院校。从此,他的教育之路变得不那么“正统”了。
走马上任之初,贾少华踌躇满志。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高考录取的最后一批学校。“我们的学生,大多是以失败者的身份走进学校的。很多人进来时心不甘情不愿。”贾少华说。面对这样的现状,贾少华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激情,他为学生设计了如何追赶强者的一整套精英教育思路,制定了严格的校规,例如,教师上课必须点名,学生早晚必须上自习课、不得外出租房住。
但是,现实让他失望。面对图书馆空空荡荡的座位、电脑前沉迷于游戏的学生、课堂上学生们的麻木神情,他疑惑了。他越来越意识到让这些高职生埋头读书做学问不现实。“考上清华大学要700多分,考上我们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只有300来分,看来高职教育不能沿袭传统的教育路子。”贾少华开始自我洗脑,一个颠覆学院式精英教育的念头在他的脑海中慢慢产生。
“面对这样一批学生,我想得更多的不是他们的学业,而是他们的未来。我觉得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重塑对人生的信心。”这是贾少华思考的结果。
重塑信心,从哪里突破?“读书不行,不代表动手能力不行、创业不行。”贾少华发现,高职学生搞起活动或到市场上做志愿者、兼职,比起他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女儿还能干,热情度也更高。如何让这批学生保持这份热情并将热情转移到学习上?最好的办法就是扬长教育,让学生的长处更长。根据高职生的特点,结合义乌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贾少华提出了“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实践”的办学理念,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深入市场,开展勤工俭学或创业实践。
“我们的学生从小成绩就不好,在学校没有什么成就感,比较自卑。创业后,人变自信了,发现自己也能成功。而且做兼职、搞创业,能帮助学生成长为诚信的商人。”贾少华总结了数十个成功创业学生的成长个案后得出结论。
此后,贾少华更加认为:“可以走读书这条路,也可以走创业这条路,但不能闲着。读大学不等于长素质,大学是容易让人有所成就的地方,也是容易让人堕落的地方。”他最痛恨学生沉迷于游戏或睡懒觉,终日无所事事。他鼓励更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从事勤工俭学或创业实践,让学生们都忙起来。
除了思考学生的未来,贾少华也开始思考这所学校的未来。“专科的想升本科,本科的想做成清华,这是中国教育的一个悲哀。”贾少华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还继续抱有培养精英的老思想,那是误人子弟,是为培养一个陈景润制造出千万个炮灰。”贾少华认为,办大学不能千篇一律,高职不能向北大、清华去看齐。精英永远需要,但盲目地培养精英,那是自寻烦恼。高职应该有自己的方向,办出自己的特色。
就这样,学院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的人才培养机制,专业建设主动接轨市场,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和力度,力推创业教育。“义乌有这么大的一个市场,何不因地制宜给义乌市场培育一批有文化、懂经营的高级商人?这样,既能提升义乌市场的品位,又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就业难题,更能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找到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