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九华山庄举办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尚未正式拉开帷幕之前,一本橘红色封皮的《会议导读》以及主会场四周的电视屏幕上已经公布了一条吸引眼球的新闻:
11月27日上午,“职业教育‘新闻眼’——新闻媒体与高职教育论坛”将在16区三层第四分会场举行。
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很强,怎么媒体也介入到这里来了?或许是感到某种新奇,自由报名参加这个分论坛的代表居然超过200人。
“记得在2007年的这个季节,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一周年成果展示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的时候,得知消息的我们,主动地跑到大会会务组,小心翼翼地递上名片,表达了希望参会的请求;
记得2008年二周年成果展示会在北京东面的798创业产业基地举行的时候,当时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不期而至,场外天寒地冻,雪花纷飞,作为特邀者,我们亲眼见证了会场内一幕幕情绪激昂的热烈场面;
而今天,我们开始作为会议的合作者,深度地参与到三周年成果展示会的筹备之中,并具体承担了‘职业教育“新闻眼”’的具体策划组织工作。
由职业教育的旁观者到受邀者、再到合作者,这一曲线的变化让人感到由衷的兴奋。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问题上,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为办报宗旨的中国青年报终于尽到了一份自己应尽的责任!”
这天的会场座无虚席。中国青年报社副社长谢湘在致辞中这段动情的话让在座的很多人印象颇深,感慨颇多。
对于论坛的举办,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以“一个全新的开始”进行评价。她说:“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需要和方方面面进行‘合作’,不仅校企要合作,而且和媒体也要合作,要了解媒体的关注点,不是只让媒体给我们唱赞歌,还需要媒体对我们经常的提醒和鞭策。”
“从大的环境来说,职业教育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然而,黄金时代如何锻造黄金,是大有学问的。学问之一,就是要加强职业教育界和新闻界的沟通,建立无障碍沟通机制和合作平台。”论坛上,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政文采访室副主任李斌的话,引起了不少听众的共鸣。
2006年12月1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邀请职业教育界的同志到中南海开座谈会,跟随温总理多年的李斌当天就撰写了《职业教育已列入中南海议事日程》一文。温总理关于职业教育的许多重要意见,李斌记忆犹新,其中一条就是要总结职业教育典型经验,加强宣传力度,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李斌用一种很认真的态度建议职业教育工作者,要重新认识传播环境,因为在当今社会“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行动力,透明度决定公信力。”
人民日报教育组组长袁新文则从成就报道的策划与报道谈开来,给与会的高职院校宣传部长上了一堂生动的业务培训课。他说,成就报道是媒体的一道“家常菜”,但主要弊病就是太多太滥,人们容易吃腻。工作性太强,报道面太窄,时效性太差,这样容易减少受众。“因此,高职院校想要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必须把我们看家的东西拿出来,把我们压在箱子底下的东西拿出来,而不是简简单单摆成绩,讲工作重点。”他以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给出了四条建议,即“找好由头,引人入胜;选好角度,别出心裁;用好数字,强化事实;创新写法,追求现货。”
对于袁新文所谓“家常菜”太多太滥之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曹毓刚主动举手发问:如今报纸越来越厚,页数越来越多,如果高职院校的新闻只是个“豆腐块”,也缺少新闻传播力,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对此,袁新文认为,只有高职院校和新闻媒体全面配合,把文章做精,做细,精耕细作,把报道做好,才能赢得受众。
平时爱思考、经常撰写一些职业教育时评的王寿斌,是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主任。他认为,公众需要新闻,媒体想做新闻,但职业院校的参与度不够、缺乏主动性。院校平时不重视新闻宣传,往往要等到招生、校庆时才想起媒体来。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与高职院校新闻意识不强、挖掘新闻的能力不够有关。“自己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但别人不知道,甚至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所做的可以而且应该拿到全国去推广。”
“媒体并不可怕,正直的媒体更不可怕,媒体可以帮学校梳理办学思路,帮学校提升办学层次,帮学校进行有效的对外宣传,一句话,媒体可以成为院校的朋友。”听完王寿斌的话,不少听众都会心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