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广东:政府政策扶持破解民办职业....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3-25

[问题提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的职业教育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也出现政府投入不足和职业学校办学模式不明确等难题。职业教育发展如何突破这两个难题?

[广东经验]广东省通过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解决了政府对职教投入不足的难题。目前,全省民办中职学校占全省职校总数的26.8%,在校生占全省职校在校生总数的17.51%。在如何办学方面,很多职业学校在办学实践中,主动贴近地方经济发展,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

政府在征地税费上扶持民办职校发展

广东虽属经济强省,但由于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张过快,也出现了职教办学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因此,广东省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参与职教办学,目前已形成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职教办学格局。

据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叶小山介绍,截至2008年,广东省民办中职学校占全省职校总数的26.8%,在校生占全省职校在校生总数的17.51%。

在肇庆市采访时,记者切身感受到了民办职业教育的力量。该市教育局副局长罗永通说:“2006年以来,我市累计吸引社会资金15亿元,创办了15所民办职业院校。目前,全市仅民办中职学校在校生就有3.26万人,占中职学生总数的30%以上。”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肇庆市最大的民办高职学院。学院董事长叶念乔在谈到学校快速发展的原因时说:“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的政策扶持。比如说征地,政府最好的土地仅以每亩8万元的价格给了我们,要是搞房地产开发,这些土地每亩起码要几十万元。”

除了征地上的大力支持,在学院建设过程中,政府还减免了13项建设规费,总金额达2000多万元。与此同时,在建设程序上,政府也大开绿灯。“一般项目要走1年的程序,我们只花三四个月就走完了。”叶念乔说。

让企业在与职业学校的合作中尝到甜头

谈到职业学校如何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时,很多职业学校的校长向记者表达了一个相同的观点,就是要让企业从合作中尝到甜头。

几年前,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针对商务外语、导游等部分专业学生寻求实习企业难的实际,主动提出与广东汇美公司合作建汇美国际商厦,由学校提供用地,建设资金由汇美承担,项目建成后产权归学校所有,由汇美经营20年后无偿移交给学校。

这样的合作,当然是汇美公司求之不得的。不过,经营商户入驻后,必须与学校签订协议,无条件接收学生实习,以配合学校培养旅游商贸人才。

地处中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2004年才创办的高职院校。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这所年轻的学院迅速发展,时有让人吃惊的创新之举。

今年,这所学院又推出一项由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创新举措,引来众多职教专家的喝彩,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称其“代表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这一新举措的做法是:政府将与学院一街之隔的闲置厂房划归学院成立“企业校区”,由学院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情况,以优惠的条件向特定的企业招商。

学院院长邹鑫说:“我们给进驻企业提供租金和水电费方面的优惠,但同时也要求企业配合学校的教学安排好学生的实习实训。企业得到了实惠,因此纷纷要求进驻。不符合专业实习要求的企业,我们一律不引进。”

职业学校摸准定位找到合适的办学模式

珠三角各地市产业特点各不相同。相应地,为了适应各地产业的发展,各地的职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办学定位,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和教学模式。

中山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镇一品牌”的经济发展格局。沙溪镇的品牌是服装设计制造。沙溪理工学校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服装专业上。

学校校长陈仕楷自信地说:“我们立足做大做强服装专业的定位,推出了‘产教研’结合的办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内容是:学校除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开发,解决工作难题,从而锻炼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2006年,沙溪理工学校创办了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中心构筑了“产教研”结合的平台,在学校、企业和社会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

同样是为了适应本地区服装产业升级对技术人才要求的提升,东莞虎门威远职中探索出了“准企业化”教学模式。

何为“准企业化”教学?威远职中副校长石伟坤介绍说,“准企业化”就是模拟服装企业内部的岗位运作机制,制定与生产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同时,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而在课堂教学中,指导教师和学生模拟企业岗位角色。比如,在服装设计工作室和模拟企业设计室中,指导教师就是设计总监或设计主管,学生的身份就是设计师或设计助理,按照岗位分工,以项目或任务的形式开展教学,并直接参与企业生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