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深圳职院公共外语教学大改革,丢....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3-26

再过几天就要期末考试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2009级会计专业学生吴佳黎正在准备她的作业,作为期末英语考试的一部分,她要用英文制作一个介绍她现在使用的这款手机的PPT文件,然后把它带到课堂上向同学做演示,同时还要准备回答同学们的现场提问。当然,演示与问答都要通过英语来完成。为了做好这个作业,吴佳黎需要花不少的时间来掌握与手机功能有关的英文词汇,但她觉得这样的考试挺有意思,“至少比单纯做试卷要好玩得多,而且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作为大一的学生,吴佳黎现在每周要上四节英文课,其中两节大课,主要是学习英语语法等基础知识;一节是商务英语的小班课,这堂课上,她常常要和同学组成团队上台用英语模拟再现课文里的故事情节;另一节小课的老师是外教,主要是练习口语和对话,同时了解“老外”的习惯和文化。

一学期下来,吴佳黎觉得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高,英语水平上的提高也很明显,至少可以张开嘴,用英语和老师进行简单的对话了。

吴佳黎接受的职业英语教育,是深职院正在全校铺开的英语公共课程试点改革的成果,2008年以来,学校尝试以职业教育理念引导公共外语教学。一年多的试点结果表明,学校的公共外语教学在逐渐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束缚的同时,正在实现向应用型教育转身和回归。

应试型的英语教学不改不行

此前,深职院在公共英语教学上一直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思路和模式,学生能否毕业也与“外语考级”紧密挂钩。

谈起当时英语课上的情景,吴佳黎的英语老师、深职院应用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马俊波仍不住摇头:“那个时候,老师是在课堂上按部就班的讲,学生在下面索然无味的听,老师教的没什么成就感,学生学的也没多大兴趣。”

迫于“过级”的压力,深职院的班主任和辅导员甚至一大早就带着学生去操场上背单词,虽然学校投入很大的人力精力,辛辛苦苦换来的结果却是,学生的应试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张不开口,说不了话。

学校英语教育的现状也让深职院院长刘洪一非常焦急。曾经在深圳大学工作多年的刘洪一对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弊端早就深有体会,就任深职院院长后,他发现,本应是培养应用技能人才的职业学院,在公共英语教学上却比普通高等院校更加具有“应试教育”的色彩。在一次座谈会上,学生向他抱怨说,虽然现在英语学习压力很大,但学了两年之后,感觉英语水平却在退步,特别是在听、说等实际应用能力上甚至还不如高中阶段。

“现在的公共英语教育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单纯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导致学生学不能用、学不致用。”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后,刘洪一认为,在深职院,应试型的英语教学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了。

从应试到应用:打破枷锁的改革

2007年8月,在深职院的全校年度工作会议上,刘洪一正式提出要在全校推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目标是要把学生从过去应试型的分级考试中解放出来,把纯粹看考试分数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造成为符合职业教育理念的应用型职业英语教育,要把英语教学、专业教学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

“学校提出的改革目标给我们教学团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因为这在全国的职业教育领域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深职院应用外语学院院长徐小贞教授回忆道,教学理念的改变带来的包括“课程设置、教材编制、教学方法”的全方位改变,将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一些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因此存在着抵触情绪。

但校领导层面改革的意愿非常坚决,也给外语学院为主导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极大的支持。为了更好地把握改革的方向,学校还专门拨出经费,安排参加教改的老师赴英国进行考察。在英国,考察团员惊喜地发现,这里也正在进行类似的探索,并已经有相关的教材出版,这让他们如获至宝。

从英国回来之后,徐小贞和外语学院的老师们开始紧张的准备,结合英国的教材和中国职业英语教学的实际,他们首先在几个层面画定了改革的路线图—确定了“打好语言基础、提高应用能力、结合工作岗位反映职业发展”的教学目标;确立了从基础英语、职场英语、行业英语再到专业英语这样一个渐进的课程体系,确定了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确定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教学评估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