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2009:转型中的职业教育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3-26

几年前,辽宁省辽阳农村高中阶段招生规模太小,以至大多数农村初中毕业生尤其是“学困生”因升学无望而辍学。从2004年开始,辽阳市组织实施了职业教育“金桥工程”,搭建起了高、中、初级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立交桥”,全市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5%,城乡有21所初中的升学率达到了100%。当时如此大的工作力度,在辽宁乃至全国都创造了一项新纪录。

多年从教的辽阳市教育局局长张春雷对记者说:“抓住‘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头才是完整的。”

一位农村中职校长说,以前初中毕业的学生流散于社会或农村,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现在“孩子学得本事走出大山,成就了个人、家庭和社会。”

刚刚过去的2009年,被誉为“民生工程”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国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超过95%;国家对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免费,推进教育公平;完成了860万的招生任务等等。

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认为,2009年职业教育工作取得的最大进展是招收到860万职业技能人才,这是一个跨越。“在规模上它创造了历史。从更大的意义上说,它使很多初中毕业生通过职业教育能继续学习,是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落到了实处,是一个创举。”

基本教学体系确立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生产,逐渐形成规模,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职业教育的改革有了一定的基础,尤其是基本的教育教学体系确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以大飞机制造、核工业等为代表的八大高端制造业落户天津后,天津市建立了37平方公里的职教园区,为支撑高端制造业服务。空客320组装招聘技术人员,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竞争力超过许多本科学生。难怪一位领导有这样的感慨:高精尖人才随时可以引进,可百万合格劳动大军的引进却很困难。

职业学校立足本地实际,为社会培养大批急需人才已经成为赖以生存的根本。北京商贸学校校长张香永告诉记者这样一组数据,改革开放初期,北京第三产业GDP仅占总量的31%,到2007年上升到71.4%,其中服务业的GDP占70%,成为首都经济支柱。“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年均增幅10%以上,到2010年,服务业就业岗位将达50万个。而现代服务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北京商贸学校及时开设了现代金融、家政服务等新专业,毕业生就业率100%。

2009年开始,陕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一些家属子弟读了普通本科之后对自身就业技能缺乏定位,找工作比较困难。在教职工的要求下,学校开设了“家属子弟班”,为一些缺乏特长的普通高校学生“回炉”培训。由于学生动手能力强,专业对口,学院每年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职业教育基本教学体系的确立同时也加快了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步伐。葛道凯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普通高中。2009年普通高中招生840万人,中职招生860万人,2009年高中的毛入学率已经超过90%,如果再坚持三年,一定能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

职业教育转型抓内涵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2009年职业教育的工作包括这样几方面:首先,通过中职和中小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进行了梳理,调查研究掌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包括其中存在的问题,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转型做好铺垫。其次,基本完成了中职专业目录的修订。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三年来规模逐年加大,形成很大影响。同时,基础能力建设的项目继续增加,2005年全国职教会后,中央财政决定拿出100亿元支持各地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教师培训等,到现在为止,已经落实了84亿元。

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但经济发展意味着技术更新。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我们国家原来有几条显像管生产线,但现在电视机制造业全改成了平板、液晶。原来的技术人员都要下岗,这些人员如何再“回炉”培训?调整后的新劳动力从何而来?葛道凯认为,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实践,职业教育目前走到一个转型时期,由比较多地注重规模到规模质量两手抓。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更加重视内涵建设,更加重视改革创新。

内涵建设究竟抓些什么,葛道凯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解决职业教育学校自身能力发展不足的问题,办学条件要进一步改善,办学水平要进一步提高。第二要解决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规模问题基本解决了,下一步重点是质量。

针对这个特点,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2010年职业教育的工作目标有三个,第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比如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需要统一标准。第二,要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据悉,最近的一个调研显示,中职的办学条件全面落后于普通高中。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它的生师比,生均仪器设备总值等指标一定要超过普通高中。第三,要继续推动改革创新。

据悉,今年的职业教育工作重点还包括,要启动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到2012年建成1000所这样的学校。至于示范校如何建设,教育部会协同相关部门提出标准,地方也要配套政策。

培养渠道需畅通

各地的经济水平不同,实际情况不同,各个职业学校也依然面临各种问题,如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脱节、管理疏漏、中高职学校定位模糊、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等,其中最大的共性问题在于生源的缺乏。以北京为例,张香永告诉记者,由于人口高峰问题,2003年初中毕业生源还有18万4千人,到了2006年,生源下降为13万人,2007年生源10万人,2009年只有8万多人。长期以来“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使很多学生家长认为,“上职业学校没有前途,是万不得已才会选择的道路”,于是,与此对应的问题产生了,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下降,毕业生从业水平有待提高。

一方面是社会上熟练掌握新技术的一线劳动者严重缺乏,俗称“技工荒”,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生源缺乏及培养的学生是否瞄准了产业发展方向也有很多疑问,供需似乎陷入了矛盾的怪圈。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师资资源研究室主任邓泽民认为,这是教育结构性问题。

他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两种人才,一种是普通高校负责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另一种更多的是职业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目前,学术型人才的发展有比较完善的通道,学生由初中升入普通高中直至大学、研究生,乃至就业。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通道却没有打通,通道的不畅造成了学习能力较差的初中学生进入中职,没有经过技能培训的高中学生又进入高职,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所学内容有限,就业质量自然不高。

邓泽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仅靠政府单方面加大投入,学校提高办学质量是不够的。应该考虑畅通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使更多中职学生能进入高职深造,一部分成绩较好的高职学生能进入应用本科,这样不但能更加系统地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也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邓泽民说,在英国,通过国家资格框架,实现学历证书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等值,加强了普职通融。在瑞士,76%的学生愿意选择职业教育,在我国台湾地区,拿到职业资格甲级证照可以参加研究所(硕士、博士)入学考试。“学力重于学历,畅通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一环。”

现有职教集团难以突破瓶颈也是转型期职教面临的难题之一。张香永告诉记者,现有诸多的职教集团多是政府出面组合,管理松散,难以发挥最大作用,如果政府能够试点,按照市场规律,允许学校根据现有资源优化组合,将更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