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西部九校调研揭示中职教育隐忧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3-27

-80%以上中职生家庭的月平均收入不足900元

-仅44%的中职生对学校教学质量感到满意

-80%中职生对将来的就业表示“有些担忧”或者“十分担忧”

-52.5%中职教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

-60%中职教师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自己任教的中职学校上学

“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前不久由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文的新政策,让不少关心中职教育发展的人为之鼓舞。

中职教育之所以如此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其肩负的重大责任和面临的重重困难是分不开的。前不久,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政策”课题组发布了对西部某省9所中职学校的调研报告。通过对近3000名学生和200名教师的问卷调查,系统地揭示了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源大战”使中职招生进入“无门槛”时代

“‘生源大战’被普遍认为是目前最为困扰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问题。”负责此次调研的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宋映泉副教授对此印象深刻。

上世纪末,中等职业学校分配制度实行全面改革,彻底改变了中等职业学校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坐等生源的局面。2000~2001年,几乎所有的中职学校都遭遇了“招生大滑坡”。调研中,有一所中职学校,1998年的招生数为1100人,2000年锐减到200人,2001年虽然有所恢复,但仍只有400人。而该地区另一所水电学校,1999年计划招生800人,结果只招到300人左右;2000年~2002年间,每年也只能招到300~500人。

“‘生源大战’从2003年前后就开始了。”不少受访老师表示,学校为了赢得生源,甚至会给老师分配必须完成的招生任务。老师除了发放招生简章,还要与当地中学校长、班主任、乡(镇)长、熟人、亲戚、朋友联系请求推荐学生生源。而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专业招生人员,使用招生中介等种种手段应运而生。

由于招生竞争越发激烈,招生成本也越来越高。有的学校为了奖励招生老师的招生成绩,对每招一个学生有明确的奖励。据一名受访中职学校校长透露,每招一个学生,平均成本在1000元左右。某地一职业学校根据生源地划定为每生800元、900元、1000元三类,该校去年一个招生最好的老师据说招了400人左右,如果按平均900元/生计算,那么这个老师经手的招生经费则在36万元左右。

在激烈的招生竞争下,目前中职招生已基本没有门槛和标准。在每一所调研的学校,学生来源都越来越多样化,退伍军人、大龄社会青年、高中毕业生等等都成为中职学校学生的组成部分。中职学校基本处于“开门办学”状态。调研统计发现,有差不多9%的学生上过高中,5%的学生已经高中毕业,大约9%的学生有“半年以上的工作经历”,20%左右的学生没有参加中考,近一半(46.4%)的学生根本没有填报志愿书,四分之一的学生同时被其他中职学校录取。

八成中职学生家庭月收入不足900元

在宋映泉副教授的调研报告中,另一个印象较深的发现是,有大约30%的学生是因为国家助学政策而选择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

作为一名中职学生,读完3年的课程到底要花费多少钱呢?根据调研数据,平均每名中职学生交纳的学费为2250元/年、住宿费为460元/年、伙食费为267元/月、交通费为50元/月,宋映泉估算出一个中职学生3年开销约为1.5万~1.8万元。

这笔钱对很多城市家庭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对很多就读中职学校学生的家庭来说,却是不小的负担。

调研统计数据显示,从家庭背景来看,中职学生多来自“三低一多”家庭,即父母教育程度较低、父母职业地位低下、家庭收入水平较低以及多子女的农村户口家庭。在这些学生的父母中,有80%~90%的人文化程度只是初中或小学毕业,80%以上家庭的月平均收入不足900元;75%以上的家庭有两个以上的孩子。

可以说,中职学校不仅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承担着社会最弱势群体的教育责任。

正因为家庭的贫困,学生们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理由也非常现实。有67%希望能学到有用的可以赖以谋生的技能,有35%的人是因为家庭经济情况所限,还有30%是看好中职学校的就业前景。

中职学校教育质量堪忧

尽管大部分学生抱着学到一技之长的目的前来学习,但调研发现,只有不到一半(48.5%)的学生表示“在学校学到了有用的知识和实用的技术”。

“中职学校激烈的生源竞争并没有导致其良性的教学质量竞争,各个学校虽然在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上获得了规模的扩张,但教学质量令人担忧!”宋映泉说,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一半(44%)的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感到满意”,有近四成(37.7%)的学生表示“如果重新选择,他们不会选择中职”,还有80%的学生表示对将来就业的问题“有些担忧”或者“十分担忧”。

宋映泉认为,教学质量上不去,师资水平不高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不少专家都强调职业学校需要配备双师型教师,可宋映泉向几所中职学校领导问到这个问题时,得到的却都是同样尴尬的回答:学校并没有真正称得上双师型的教师。

调研还发现,在中职教师中有超过一半(52.5%)的人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近一半(47.5%)的人没有成就感,60%的人“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自己任教的中职学校上学”。

“尽管一些中职学校的就业率较高,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把中职办成职业介绍所,必须要让学生在这一学习阶段获得人格和能力的增值。”宋映泉表示,他的调研也许不能代表全国中职发展的全貌,但其中所揭示的问题确实令人深省:如果中职学校输送到社会上的学生,在人格塑造和学习能力方面还没有准备好的话,则会增加整个社会的成本。他建议,相关部门要针对中职学校开发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引导学校注重质量,真正走上内涵发展的道路。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