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13年放牧、跑运输、当小工的迷茫生活后,今年28岁的藏族小伙子索周终于在职业学校里找到了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
索周家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塘格木镇更尕村,有兄弟姐妹六人,家庭较为贫困。1996年初中毕业的索周由于没钱继续读高中,开始了放牧、跑运输、当小工的历程,一晃就是13年。
2009年索周进入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开始学习藏医学。谈起未来,索周不再迷茫。“我希望将来能够回到村里,当一名村医。”他自信地说。
在青海省,索周的故事并非孤例。由于青海省不少农牧区家庭较为贫困,加之部分农牧区学校教学质量不高,很多学生放弃了读书的念头,回家放牧或是打工,有的甚至成为社会闲散人员,虚度光阴。因此,职业教育成了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实用技术等多种职业技能培训的前沿阵地,使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学到了“一技之长”。
来自内蒙古的蒙古族学生呼斯乐图说,青海的藏医学久负盛名,于是他来到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学习藏医学,已经学习了两年。面临即将到来的就业问题,呼斯乐图表示“根本不愁”,因为同学们基本都能在当地医院和西宁市藏医院找到工作。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截至2009年底,青海省已建立7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4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个省级实训基地,组建了化工、机械、水电三大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目前,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7.6万多人。不少职业学校还开设了少数民族特色专业,如藏医医疗、民间传统工艺(藏绣、石雕)等,以更好地培养少数民族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