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教育中的短板,农村职业教育是短板中的短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朱永新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民进中央今年向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提交了17个提案,其中重点是有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提案。
朱永新向记者列举了一组数据,2007年全国初中毕业生196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840万人,中职招生810万,意味着有3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学,也没有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就流向了社会。2009年,全国中职招生实现了860多万人的“历史性突破”,比普通高中830万的招生规模高出30多万人。但全国仍有近百万初中毕业生没有继续上学,直接流向了劳动力市场。
在今年提交全国两会的提案中,民进中央开门见山地列出农村职业教育的四大困难:首先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其次是办学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差;第三是师资队伍薄弱,办学质量不高;第四是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生源缺乏,毕业生就业难。
针对这些问题,民进中央建议,要强化政府主导和投入的责任,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要整合城乡职教资源,优化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要结合农村人力资源需要,修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职业教育质量;要制定中等农业职业振兴计划,对涉农专业的学生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学金,实行涉农毕业生创业扶持计划。
农村职业教育有空洞化倾向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但是在硬件建设方面的投入占了农村教育投入的主要部分,软件方面与城市仍然相距甚远,乡镇职业学校根本留不住好老师,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都使劲地把孩子送到县城或中心城市学校就读。
再加上广大农村受跳出“农门”观念的影响,传统职业教育中带“农”字头的专业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没有多大吸引力,非农专业的毕业生回到农村后又无用武之地。
“农村职业教育开始出现空洞化倾向。”朱永新说,农村职业教育与“三农”产业紧密度不够,解决不了农村孩子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原本是立足农村的教育,现在则成为一种脱离“大地”的教育,生源素质与就业前景可想而知。在一些农村职业学校调研时,朱永新拿着小学四年级的内容去问这些中职学生,他们大都回答不出来。这些农村孩子虽然取得了初中毕业证书,可含金量远远不足。
西部地区一所中职学校校长说,招生几乎是“胡萝卜”加“大棒”。需要中职学校校长、老师背着繁重的任务走村入户,做家长的工作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就读。
“其实,农村家庭非常现实,今年送孩子上职业学校,两三年以后就要有回报,就是找到一个像样的工作。”朱永新说,如果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还不如直接去打工挣钱。
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校长张国方表示,如果中职学生毕业以后能学到好技术,有好的收入与顺畅的升学通道。“又何愁农村职业教育没有吸引力呢?”
因此,朱永新认为,应当改革社会的用人与工资制度,让职业院校毕业生也可以考公务员、当公务员。同时,他认为,职业教育绝对不是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而是一个需要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全程贯彻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与社会职业;职业教育发展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不是职业教育本身能够解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