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高技能教育”要立足实践着眼未来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4-05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广东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节点: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一流技工在这一转变中极具重要性。近年来,广东省许多优秀的技工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对培养高技能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的经验在国际国内备受关注。

去年9月份,广州市高级技校校长骆子石作为中国职业院校唯一的会议代表,参加了国际劳工组织欧洲分部在意大利都灵举办的“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国际学术研讨会”,向来自40多个国家的82名国际专家介绍了《基于真实生产合同的校企合作项目教学》的教学经验,得到与会专家的普遍肯定,并在会上投票通过了,将下一届会议的地点改在中国的动议。

不久前,一本由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专家、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教授写序的《高技能教育》一出版就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陈宇教授高度地评价了该书作者骆子石:“大胆改革学校教学机制,创建产教研一体实训中心,创新真实合同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产业、知识产权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理论”。

为此,笔者就怎样在“校企合作”中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一热点话题与骆子石校长进行了对话。

“高技能人才培养不能纸上谈兵”

笔者:校企合作并不是新课题,多年来职业院校都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为何广州市高技通过“校企合作”能快速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骆子石:过去“校企合作”仅仅限于顶岗实习模式来培养普通技术工人。而广州市高技以真实产品(或服务)的合同签订作为切入点,尤其是以高新技术研发项目带动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型一体工作过程的教学,是一种深度高端的“校企合作”。师生在共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完成综合职业能力的学习,有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

笔者:这种培养模式很受企业欢迎,他们不仅获得了产品,通过生产还培养出了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

骆子石:比如我校数控实训中心前年与香港德银公司合作研制地铁自动售票机的机械芯(这是德国BIM投币机国产化的高端技术),学校十多位优秀学生在企业高级技师和学校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认真研制和技术攻关,用不到半年的时间试制了13台样机,通过专家检验,试制样机各方面技术指标接近进口机。目前已有3台优化的样机进入地铁服务运用。地铁BIM系统完成了研发阶段,并进行了小批量试生产投入地铁服务运行,两台样机达到了运行万次无卡钞的理想状态。这一项目的研制,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完成这一高端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学会了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当产品进入市场,这批学生就成了该企业独挡一面的高级技工。

笔者:贵校有九个实训中心,都像数控实训中心一样成绩斐然―――不仅产生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而且还迅速“出炉”了一批高技能人才。

骆子石:学校所有的实训中心不仅有教学的功能、生产能力,还有产品开发的能力。截止到2010年3月,学校在3年多的时间里申请专利14项。而这些专利所代表的知识产权,与技工教育和现代产业在我校的具体实践中实现了统一,构成了我校“三元一体”的高技能人才模式。这个模式也被慕名而来我校交流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林靖东院长认为,与该院的“教学工厂”模式有共通之处,被国内职业教育专家学者誉为“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理念”。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最看重的,最重要的是这个模式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具备了“中国创造”的必备素质,让企业很满意。因为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对于高级工、技师的岗位要求是很明确的,要处理一些不可预见性的难题。高技工、技师其能力的培养不能按程序、按规律的显性的知识和能力来培养,处理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一种隐性的能力培养。

笔者:很多企业反映,许多拿了“高级工证书”的学生到企业后“水土不服”不能胜任,就是缺乏这种隐性能力。

骆子石: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可能纸上谈兵而来。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要通过一个工作过程,有经验积累才能形成。我们就是把理论和实操融合一体,变成课程的一个项目。但考证制度,往往考显性知识,无法体现出隐性知识。所以很多拿高级工证的人做不了高级工的工作。

“高技能人才培养还要着眼于未来”

笔者:你还有一个观点就是高技能人才培养要超越市场一步。

骆子石:经济全球化促使企业对人才的素质愈发高要求。以前多为流水作业,而现在每个岗位往往是扁平化作业,它不单单要求了解自己岗位的知识,还要求了解设计理念,了解产品的销售与服务。设计理念超前和服务到位的产品才有更好的市场前景。我们必须要了解这种人才规格的变化和要求、走向,才能有的放矢培养社会所真正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笔者:你还提出过,学校培养人才定位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就要着眼未来。

骆子石:不错,人才培养对于现实的人才需求有一定的滞后期,现在培养的学生往往要等到两三年以后才能就业,只有在学校学习先进的技术,才能保证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时所运用的技术、知识不会落后于时代,使培养出的毕业生满足产业升级需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到香港理工大学考察发现有很多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设备供学生实习,他们培养的人才有力地提升了制造业。目前珠三角产业定位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我们就应该学习过去香港培养人才的模式,把工厂最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引入学校。

笔者:“广州市高技”的办法就是把先进的企业直接引进学校。

骆子石:引进一些先进企业进校园,这是提升校企合作层次和超前培养技能人才极好办法。比如,计算机动漫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许多学校都先后开办了各种学历班,但是市场对动漫行业人才的专业、综合知识和能力都要求非常高,单靠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不能满足其培训需要,也不能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我校李青(动漫)工作室与香港麦金数码科技公司合作,该公司整体搬迁到我校,成为我校动漫专业师资培训和学生实习的基地,不仅能较好地解决这一专业教学上的关键问题,而且掌握了该行业最新的知识与技能。目前该中心已经完成与广东省电视台合作制作《大吉利车队》动画片,《师徒走秀》被北京、深圳等电视台购买。

笔者:贵校“精英班”教学模式也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培养模式。

骆子石:从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的角度来看,高技能人才缺乏,尤其是具有科研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奇缺,成了阻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以,培养出有科研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是我们考虑的新课题。为此,我校通过搭建校企研究平台,以课题组建“精英班”让学生参与企业的课题研发,了解并掌握行业前沿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培养学生解决复杂技术问题和进行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的能力。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科研性技能人才。目前精英班学生最受企业好评,入职的起点工资达到了3000~4000元。在中国最大的核工业企业之一的东方重机,前年毕业于我校精英班的9名学生每人负责操作价值1.5 亿元的数控机床,不到两年已经成为了该企业的生产骨干。脱离了这种培养模式,企业是不敢冒这个风险使用这些刚从技校毕业的学生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