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吕乃基: 职业教育解决“三农问...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4-05

吕乃基,东南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科技与社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研究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科技史、自然哲学和企业发展战略。

中高考将近,又到填报志愿时。在绝大多数家长眼中,职校实属一个“无奈之选”。在此之前,中国知名教育专家吕乃基就多次这样警告过:不能把宝都压在普教、高考上,这样会毁掉中国教育的未来。

事实证明,如今教改似乎让公众看到了某种转变的信号。最近国家公布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特别将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按照专家的观点,中国是世界工厂,但在战术上却采取了短视的用工政策。那么在教育上,应该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教育链,才能与之相适应。

北方周末报:最近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职业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近年来,公众关于职业教育的话题一直争论不断。对此您怎么理解职业教育

吕乃基:的确是这样,我们发展职业教育,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因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一条全新的途径。首先,发展职业教育对繁重的高考“负担”是一种分流。尤其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对于城市和农村的学子来说,高考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本来应该是城市化,城市文明进步的象征。但是现在,城市的教育水平要向农村看齐。这也是教育的一个悲哀。其实,教育的核心是面向未来,但现在的教育被二元社会包围,很难形成全新的途径。所以我个人认为,职业教育是在高考之外开辟的一条新的途径。

北方周末报:对于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实社会,职业教育遭遇“低人一等”的观念冲击。那么,如何转变这种观念呢?

吕乃基:最近武汉一项调查表明,72%的农家子弟初中毕业后,就想上职业学校。只有18%准备上高中。这说明在农村,本身对职业教育有着强烈需求。其实,国家也看得很清楚,如果职业教育发展不起来,就会制约中国的发展。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应该多培养生产工人。这也是均衡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但很多年来,农民工的待遇很低,很少考虑过素质方面的投资。这就导致了我们采取了短视的用工政策。相对而讲,在经济上,我们要成为全球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在教育上,也应该构建一个全球教育链,与之相适应。

在改变观念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就是要提高经济收入。如果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职业教育者,却有很好的就业市场。那这就是一个很现实的模板效应。久而久之,通过对比,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利好观念是会改变的。

北方周末报:国家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这背后是否隐含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期许,而这又有哪些深刻逻辑?

吕乃基:首先,职业教育面向农村,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接受培训的农民可以提高素质,而且还可以顺利工作。这样将改变农村缺少青壮劳动力,老弱妇孺留守的积弱现状。另外也能改变农民工没有一技之长,盲目进城后的城市化尴尬。就中国的现状而言,今后城市化的方向应该主要是就地城镇化。

教育要服务于主战场。其实,“培养人”才是根本地、大规模地、直接地服务于主战场。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如果产业工人群体能够成熟壮大起来,将改变中国中产阶层的成分,使整个中国社会更加朴实。而这也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二元社会结构。职业教育结合农村实际,能够脚踏实地推动当地农业进步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这也就是所谓的从根本上发展三农。

北方周末报:如果重视职业教育,是社会化发展的一个现实。那么,你谈到要提高经济收入,如何满足劳动者的利益诉求?

吕乃基:我一直说“民工荒”、“技工荒”,还是因为劳动力太便宜了,于是就没人干了。现在农民工短缺了,办法要么是技术创新,进行升级转型。要么最终通过劳动力价格上升,促使资本转型和转向,而且还将改善劳动者的劳动环境。

农民工二代通过职业教育,可以达到地位的提高,这是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新生代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后去工作,劳动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这必将带来一种全新的良性互动。这也是满足劳动者利益诉求,达到社会和谐的具体举措。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