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五年的宋信,现已有了自主创办的装饰工程设计公司。宋信说,虽然创业的路是艰难的,但在职校学到的扎实的工艺美术方面的技能,始终让自己心里有底,只要把握机遇,肯吃苦,就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刚进入职业学校时,我心里还有好多顾虑,不知道自己能学到什么,现在我非常感谢在职业学校这两年的学习,对我的改变很多。”学计算机专业的丁智鹏今年才从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就被北京博融先锋展览展示有限公司看中,担任动画师。在校时,善于动手的丁智鹏从不放过每一次充实自己的机会,2008年他创作的flash动画作品获得全国第二届“未来杯”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2009年参加全国中职技能大赛获动画片制作项目优秀奖,2010年创作的flash动画作品在全国职校“文明风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急需大量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青海省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对职业教育发展起到显著成效,各个职业学校培养了许许多多像宋信、丁智鹏这样的优秀技能型人才。
记者从青海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了解到,从2005至2008年连续三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增幅位居全国前列,2009年招生数量达33519人,在校生人数为76375人,提前一年完成了“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7.2万人”的目标。
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庞青介绍,青海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省政府从2006年起设职教专项资金2000万元,2008年投入6000万元,仅2009年中央和省财政投入就达1.128亿元。截至2009年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校舍建筑面积由“十五”末的41.97万平方米增加到55.63万平方米,建设了7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4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个省级实训基地,组建了化工、机械、水电三大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同时,在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的支持下,全省建立了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体系,中职学生受资助面达到90%以上,省内家庭困难学生都得到了国家的资助和帮扶。
在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我省各职校适应社会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使得我省职校毕业生连续几年就业率不断提升。近几年,我省各职业学校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已与近400个省内外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学生顶岗实习后企业择优录取,有效地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位居全国前列。2009年就业率为95.5%,其中省内就业率达69%,比上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为省内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得以增强。
为有效缓解我省职业教育资源不足的困难,近年来,我省充分利用东部地区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广阔的就业市场,积极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城市学校与农牧区学校,省内学校与省外发达地区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异地就业及集团化办学的新途径。目前省内各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与天津、辽宁、北京、江苏、陕西等省外职业学校和企业开展了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推行东西部、城乡间校际联合办学工作,广泛开展了“一年在省内或者农牧区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东部或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的分阶段、分地区完成教学任务的“三段式”的办学模式和“一年学基础知识、一年学职业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三段式”的办学模式。2009年,东西部、城乡校际和校企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的规模达20185人,比上年增长了31.22%,占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总规模的26.43%。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一直是困扰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为此,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出台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特聘教师工作办法,动态支持一批专业师资紧缺的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有关程序向社会公开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去年招聘了500多名特聘教师,有效地缓解了教师队伍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的困难,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同时,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了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培训,全年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达到271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15%。为进一步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全年有652名教师到省内外的199个企业实践,涌现出了一批教书育人的模范教师。
今年以来,为深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我省紧密围绕全省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规划和发展及循环经济、生态保护等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完善专业设置管理,建设一批特色、骨干专业,形成国家、省、学校三级重点专业体系,促进专业建设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