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正是北方的农忙季节,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金星村村支书祖振川更是格外地忙,由他牵头在村里成立的“润田农业示范园区”是镇里今年最大的农业改革项目。“这完全得益于我在扎兰屯农牧学校的学习!”祖振川笑呵呵地说。
祖振川是扎兰屯农牧学校2009级在校生,他班上有104名学生,全部是扎兰屯市各村村级后备干部。据了解,将生产经营一线的农民纳入全日制招生对象,是扎兰屯农牧学校对招生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创新。而这次探索不仅为这所坚持农牧专业特色的中职学校趟出一条新路,更找到了一种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扎兰屯农牧学校创建于1952年,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期,该校根据农牧类专业优势和呼伦贝尔地区以农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特点,确定坚持农牧专业特色。据悉,该校目前的13个专业都紧紧围绕农牧产业开设,其中畜牧兽医还有蒙语授课班。
利用学校丰富的职教资源,真正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对于扎兰屯农牧学校并非易事。招生成为最大难题,农村孩子都努力想“跳出农门”,而城镇孩子更不愿务农。“但是我们注意到,正在进行生产经营的农牧民极其渴望能进行农牧专业的学习。”校长张廷对记者说,“2009年,国家对涉农专业中职学生的免学费政策开始实施,我们立刻感到机遇来了!”于是,将一线生产经营的农民纳入招生对象成为扎兰屯农牧学校的选择。
在对农民的招生中,扎兰屯农牧学校根据不同人群的生产需要开设了不同专项培训班,并且编入学校正式班级中,学制三年。有针对生产经营的培养行家里手和技术带头人的培训班,如养猪班、有机农业生产建设培训班等;还有专门针对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领路人的培训班,如村级干部、后备干部农牧业技术推广班,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培训班;还有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与行业部门联合举办的专项培训班,如兴安盟草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
“推进农业现代化首先需要培养大批领路人。”扎兰屯市大河湾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李志勇说,“与短期的专项培训相比,对村干部进行正规的职业教育,有利于他们全面掌握农业知识,更利于农村的长足发展。”
“给农民学生上课,理论要讲得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得有实践经验,这样农民才会来。”农学专业的教师杜长玉说。事实上,学校有一批长期扎根在田间地头进行实践研究的老师,这也是该校能敞开校门广招农民学生的坚实基础。据悉,该校有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高级畜牧师、律师等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0%。
为适应农民学生的生产需要,扎兰屯农牧学校在各专项培训班的教学安排上都做了灵活调整。在教学时间方面,农闲时间集中安排1至3个月的理论学习,学生吃、住都在学校,农忙季节教师到生产实践一线巡回指导;在教学内容方面,普遍压缩了数学、英语等文化课,专业课中增加了很多农业实用课程和农村经济政策的课程,如农村土地流转、农业合作社模式等;课程内容方面,以法律基础课为例,普通班讲授的是“职业道德法律”,而在各专项班讲授的是民法通则、合同法、草原法、信访条例等法律专题。
据悉,扎兰屯农牧学校目前有在校生1916人,其中“成人专项中专班”1025人,约占53.49%。为了保证每个农民学生能系统完成中职教育,扎兰屯农牧学校对各专项班的学籍和毕业考核进行了严格管理,完不成规定学时的一律不予颁发毕业证书。
2010年的招生工作已经开始。这些天,来自呼伦贝尔市的莫力达瓦旗、牙克石市、大杨树农场局和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等地的党委组织部纷纷找到扎兰屯农牧学校,要合作培养本地村干部。“我们也希望通过农民学生影响更多初、高中毕业生,吸引他们学习农牧类专业,将来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发展。”学校负责招生的教师邱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