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院校工作不到一年,我便提出了辞职,全国上千家高职院校,良莠不齐,也许我的经历只是一个特例。找工作有如女孩子出嫁,遇到一个好的婆家,是自己的福分。
教学成了最不重要的事
刚到学校时,一开始谈我们的住宿问题,人事处说:“单身教工宿舍会有的。”等我们真正报到后,却只能在校外自己租房。我所在的城市也是一线城市,我们租房的地方与北京唐家岭“蚁族”居住的地方类似,是政府给农民建的拆迁房,大学生、农民工是合租主体,学校并没有给我们相应的租房补贴。和其他学校的“青椒们”相比,我们的确惨了点,学校对我们太过冷淡,而领导们好像一次也没公开提到这点。
如今在高校,行政管理与教学早已分开,我们学校却逆流而上,新来的专职教师除了教学之外还要担任辅导员工作。有研究生学历的要做满3年辅导员,如果考核不合格,就再做3年。领导说这是对年轻人的锻炼,同时也是评副高职称的必要条件。但是,我们在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这种制度存在着很多弊端,学生管理工作耗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好像教学成了最不重要的事。
高职院校教师的课时本来就多,基本课时为10节,再加上领导出台“节约”政策,不请外聘教师,课程全部由年轻人消化,我一周要上到20节课。最多时,要同时上4门不同的课,备课量比较大。此外,什么琐事都会有,经常会收到领导短信通知,要处理什么、统计什么、填什么表格,当天中午之前务必交上去。学校的会议都喜欢放在中午开,教研会、辅导员会、党员会议、系部大会,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中午几乎被会议占满。因为会议多,中午没时间休息,下午1:30还要继续上课,头晕乎乎的。因为课多,许多年轻教师的嗓子发炎、干咳、甚至沙哑。
管理混乱让年轻教师摸不着头脑
学校的“官本位”现象很严重,许多事情都是领导一个人说了算,年轻老师的地位最低,没有任何发言权。而且,面对领导的威严,也不敢发言。最关键的是,领导的想法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学校本来规定学生一周只要两天穿校服,也坚持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某天说变就变,领导说星期一到星期五5天全部穿校服。结果,我在班上通知的时候,学生哗然一片,“老师,我们就一身校服,怎么换洗啊?”我无语相对。
领导不按常理出牌的另外一个结果是,我们系里有两位教师暑假开学后又要做辅导员了,他们两位之前都做过一轮5年的辅导员,也没人说他们上一轮的辅导员考核不合格。虽然学校规定做满3年就不用做了。但是,规定也是人定的,可以随时变动,学校又不招新的专职辅导员,只能靠系部专职教师自己解决。即使你不情愿,也只能把想法咽进肚子里。这种没有规律的思维方式,令我们担忧,谁知道将来我们要做几轮辅导员?
辅导员的工作实行坐班制。一天到晚都要呆在学校,围着学生转。学校一切对辅导员问责,导致辅导员事无巨细,工作起来没有边界,比保姆还保姆,什么都要管,是个特别费神的差事。系里规定辅导员每天早上上课之前都要进班巡查,查迟到,查早自习,查校服,简直就是后高中时代。班上有学生迟到被抓,我的名字也会与学生的名字都上花名册,打印出来送到各个系部,开辅导员会议的时候点名,然后领导要我去批评教育迟到的学生。
班上有学生迟到是辅导员监管不力,学生不穿校服是辅导员贯彻学校校规不够,学生逃课是辅导员工作没做到位,学生夜不归宿辅导员要了解情况、做出批评,而且要上报情况说明。学生不是机器,我们按个遥控器就听我们的,教育是最复杂的事情,而领导动辄就要批评的工作作风,无形地造成了一个紧张、压抑的工作环境,让我们每天都顶着压力。
学校还保留着部分5年制高职,课堂像是集市,来来往往,吵吵嚷嚷,大部分人不爱学习,坐也坐不住,一定要讲话、聊天、玩手机。我第一次去上课,他们在下面吵吵闹闹,说脏话、打游戏、随意走动、上厕所。这样的课堂我真不知道如何控制。学校教学督导时不时站在后门检查教学情况,要详细地记录:某某教师上课,班上几个人睡觉,几个人在玩手机,几个人在梳头照镜子,几个人跑去厕所。然后打印出来,通报到各个系。许多老教师上课对学生吵闹都没有办法,新教师就更别提了,反正大家都是熬,期待学生尽快毕业,以后不要再招收五年制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要么去顺应学生,要么尽快麻木。
无法适应只有选择离开
我所在的学校前身是中专,刚刚升格,很快就要面临教育部的评估,各方面的材料都不健全,都在补做。这件事牵动着每一个人。学校升格意味着科研要提上日程,甚至要跑步前进,否则就只能落后于别人。科研的重担便落在了年轻人身上,因为很多老教师没有经过严格的学术规范训练,只怕写出来的文章也如作文、随笔一般。领导们自己也说,现在学校也是没办法,科研硬着头皮也要上。
眼下是暑假,年轻教师们又要赶赴企业实习,学校规定要在企业实习满5个月。暑假是不可能有休息的。要么做一些培训,要么去实习,有的教师还肩负着其他任务,比如学校的基础设施的完备和完善等等。
说实话,很多研究生都希望能进本科院校做教师,对“职业技术学院”这几个字都有排斥心理。不想进职业院校主要是考虑到个人将来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前身是中专学校,管理规范与否、体制能否转变、生源质量高不高、教师的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能不能转变提升、学习与学术氛围如何、有没有很好的学术带头人、学校对新教师的关注、关心与培养力度够不够,这对于刚刚起步的高职院校来说都是个问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积累。尽管很多职业院校的硬件条件都不差,新校区的建设跟本科院校没什么区别,但是软件呢?
学校在引进人才的时候条件都挺高,都要国内重点大学甚至211工程院校毕业的研究生或博士生,但是,学校有没有反思自身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如果不能,这些研究生进来后必然要和学校产生摩擦和矛盾,学校的体制和制度不规范,而且内部人事关系也比较复杂,这就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适应不了的自然会选择离开。
我无意去说学校的坏话,不过是陈述些事实,许多事情也许站在领导的角度去看,又会是不同的结果。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学校目前也只能是这个样子,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发展、进步、改变。我也想说,不是“80后”教师们只知道抱怨,毕竟时代在变,“80后”教师们正面临着买房、结婚、生子等等一系列现实的个人问题,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工作平台,每个人都希望工资待遇符合自己的理想,每个人都有追求生活更好的权利,换一种眼光,或许是“80后”的权利意识比过去更加明显,这也是一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