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室里充满烘烤点心的香味,四周则陈列着市场正在热销的各类最新款式家电产品。记者日前在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采访时,碰到博西华家用电器(江苏)有限公司工程师在学校实训基地给客户培训最新款电烤箱的操作技能。企业何以会把日常培训搬到学校?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张宁新解释说,这是学校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产学相互借势、校企合作共赢的一个场景。
据悉,从2006年5月开始,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博西华家用电器(江苏)有限公司以及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按照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模式,先后在工业电子、操作电工和工业机械等专业共同培养具有熟练专业技能的操作能手。在企业的深度参与下,学校在实训教室建立了实训车间,既供博西华家用电器(江苏)有限公司培训客户,也供学生学习之用。实训车间内所有设备由企业提供,并且随着市场产品的换代而不断更替最新款式的家电产品。此外,花费1000万元建设的企业培训中心,也提供给学生做深入实践工作过程之用。“这样做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完整地感受企业文化,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不会落后于企业发展所需。”企业高管如此诠释他们的合作意图。
如何才能使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企业用人需求相适应?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帮助下,对“重实践,重技能,与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双元制文化精髓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适时将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核心理念移植到学校,努力创设紧贴行业服务企业的办学机制、培育产学结合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建立招生就业统筹考虑的培养机制,先后与博世、西门子、新加坡南洋公司等2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共同实施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和产品研发计划,为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免检”人才。
如今,学校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并逐步由少数中专层面的培养延伸至学校高职层面的全覆盖,由少数示范专业层面的培养延伸至学校所有专业层面的全覆盖,由学生层面的培养延伸至学校教师层面的全覆盖,由最初原版双元制的合作延伸至本土化双元制共存与互补发展的格局。
以学校在众多校企合作项目中的一个成功典型——博西华项目为例。为确保培养质量,合作双方采取“以企为主,校企联动”的方式,通过口语交流、技能展示、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测试,分别由学校和企业派出有经验的教师与企业专员共同选拔培养对象。校企双方结合实际在课程设置、比例与权重等内容上进行协商,确定以1∶1的时间配比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同时为每个“博西华班”配备两名接受过德国专门培训的教师,担任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配备有企业实践和德国培训经历的工程师,担任校外实训教学,采用“技能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授课,两个月在校内进行理论和基础实践学习,两个月在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学习,实施“校(理论)—企(实践)—校(理论)—企(实践)”的工学交替学习模式,并引入德国工商行会的AHK证书考试。
校企双方还在合作中共同创造教育资源。一是基地资源共享,坚持“企业建在学校,学校搬进企业”的基地建设要求,做到“车间与教室合一”。博西华公司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了1600平方米的校外BSHEA家电园区企业培训中心和校内客户服务培训中心、机加工培训中心。此外,学校还与博世力士乐、吉博力、布德鲁斯等企业共建了传感器与自动控制实训中心、液压与气动实训中心等66个国内先进的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可以同时满足学生和员工的继续教育、校内实训以及产品维修等专业培训需求。二是师资资源共享,做到“教师与师傅合一”。学校建立把行业企业专家“请进来”教、校内教师“走出去”学的制度,打造系级领导班子有“老总”,专业带头人团队有“总工”,骨干教师队伍有“项目经理”,青年教师有“能工巧匠”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使他们一方面参与专业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又主动参与企业的科研和员工培训,为企业创造生产和科研价值。三是科研资源共享,做到“技术与产品合一”。学校和企业派出科研团队,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解决企业生产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开发研制出新颖、可靠、实用的科技产品,把技术力量转化为生产力,打通校企联合提升产学研水平的新局面。
截至目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采用双元制校企合作培养方案,已经为博西华、科宁集团等合作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数千人。根据用工反馈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用双元制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岗位技术和发展需要,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声誉。20多年来,学校的毕业生一直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校企双元培养模式下,由于企业已经把相关的岗位做好了预留,学生能够全部按照培养计划在校企之间交替学习,作为在校学生把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指导,作为“准员工”在企业参与实践学习和员工培训,实现了由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转换,工作时不再需要进行入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