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工业重镇广西柳州市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通过打造职业教育办学集中区等方式整合资源,并借助校企合作优势,大力发展以培养产业工人为特色的职业教育。目前,柳州市正在打造成为西南最大的职业教育基地。
——发展职业教育是工业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
作为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柳州拥有柳钢、柳工、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两面针等众多知名工业企业,这些下游企业更是星罗棋布。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为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测算,柳州需要的技术人才目前为42万人,但现有的产业工人离市场所需的技术人才总量尚有数万缺口。数据显示,去年柳州持有这些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只有9.4万人,仅占全市产业工人的29.4%。
同时,柳州有250万农业人口,每年未能进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不少于6000人。许多农村学生希望能够通过职业教育学到一门实用技术,找到一份工作。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也愈加艰巨。
产业工人紧缺以及广大农村劳动力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都表明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迫在眉睫。为此,柳州市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到与工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工业经济”。在实施职教攻坚战的过程中,柳州市逐年加大职教投入,保持职校招生比例略高于普高,将职业教育作为优势产业进行培育,实现职教与产业同步发展。
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张虹介绍,柳州坚持将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实现“两个确保”:一是确保职业教育经费。近三年每年投入的职业教育经费均超过2亿元,去年达到2.5亿元;二是确保普高和职高比例。13年来柳州一直保持普高与职高的招生比例大体相当,保持职校招生比例略超普通高中比例,以此保证职业教育的生源基础,同时也保证了大部分农村孩子接受高中段教育的权力和机会。
同时,柳州坚持将职业教育作为优势产业进行培育,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同步发展”。柳州围绕发展优势产业,每年拿出120万元支持建设一批示范专业和品牌专业,如柳州的数控、汽车专业已经成为了国家级示范专业,物流、电子电工、计算机、服装、护理等19个专业已经成为了自治区级示范专业。同时还重点扶持15个和柳州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的品牌专业,每个专业投入10万元。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柳州把职业教育作为产业来培育、运作,在满足自我发展需要的同时,成为向其他省市输送中、高级实用型人才的基地,最终把柳州建设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现代职业教育基地,形成“学技能在柳州,招员工到柳州”的品牌。目前全市职业学校70%的毕业生都能实现在本地企业就业,其余绝大不多学生被输送到了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
——发挥工业基础优势 “校企合作”培养实用人才
柳州各职业学校利用临近大型工业企业多的优势,探索将课堂开到生产车间,全力做好学生实训工作,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职校学生“学用不符”的“两张皮”现象,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是“到企业揽活,让学生边学边做”。学院党委书记朱伟才介绍,他们与柳工集团、柳钢集团等公司保持密切的校企合作,在公司建立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学校直接承接企业产品订单,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最简单的工种做起,边实习边做产品。
“我们学校承包了柳钢的数控设备维修业务,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学校买不起的大型设备,及时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学生走出校门后都知道现在比较先进的设备。”朱伟才说,学校还安排老师去企业挂职,了解到企业最先进的东西后再转教给学生。
一些职业学校还走出了“专业建设公司化”的道路。就是在专业发展方面,立足为企业服务,依据专业特点建立一个以培养学生实践为主,服务教师教学的注册公司或是生产经营型的实训基地。目前,柳州市职业学校已经建立这样的公司12个。
柳州市一职校在专业发展上坚持“专业建设公司化”的发展方向,与企业合作,积极创办经济实体,这些企业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利润也达100万元以上,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实践1500人次以上。一职校校长王春秋说,学校专业设置上按公司的模式进行设置,依据专业特点建立一个以培养学生实践为主、服务教师教学的注册公司,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另外,柳州市财政投入100万元大力支持柳州市二职校与桂中海迅物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仅这一基地每年就给学校提供支持10万元的专业建设经费。去年底,总投资2000万元的柳州市交通学校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建成。该基地拥有各种型号汽车发动机、变速箱,保证实训课里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实际操作的机会。近几年,柳州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上的投入超过3亿元。
柳州市教育局局长撒忠民介绍,柳州各职校实现了100%的校企合作,由于学生边学边实践,85%以上的学生在毕业时已获得了一本或多本职业技能证书,学生毕业后受到企业的欢迎,就业率都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