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职教,让西部孩子褪去“高原红”
2004年,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湖州交通学校校长杨乔木遇到一位叫徐虎进的校长,知道了甘肃礼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距湖州数千里,到处是贫瘠的高山、黄泥砌成的房屋,大风吹过,满眼是蔽天尘土。那里的孩子渴望到南方来求学,但苦于没有机缘。杨乔木毅然和徐虎进签订了3年的西部教育支持协议,三年接受太塘乡15名学生来湖州免费求学。学成后,在学校的推荐下,他们各自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有的从事路桥的检测工作,有的在酒店工作;有的在湖州泰仑公司从事成型工作……
这些西部的孩子,在江南灵气的滋润下已渐渐褪去了“高原红”,湖州市教育局职成教处处长谢益荣告诉记者,当他们带着城市的现代气息和文明,以及不错的收入,回到他们从小长大的贫瘠村落里的时候,吸引来了乡亲们羡慕的目光。至此,甘肃礼县太塘乡的人们把湖州当成了“天堂”,孩子的家长说:“湖州交通学校改变了我孩子的一生。校长是我们的大恩人。”于是,那里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源源不断地送到湖州……
其实,湖州与礼县的职教合作仅仅是东西部职业教育合作的缩影。
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推动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2003年,教育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下发《关于开展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的意见》。根据西部大开发计划,2000年,湖州市与西部合作办学开始启动,10年来,直接招收西部学生和新移民子女接受职业教育达4000余人,为西部支教干部教师30余人,西部来湖州挂职锻炼和专业培训70余人,接待包括人大、政府、政协各级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等教育考察达数万人次。
目前,职业教育已经打破地域界限,像湖州与西部地区展开合作的案例不胜枚举。
据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湘宁介绍,江苏职业教育积极拓展省外生源,职业教育已成为援疆、援川的重要内容,目前,江苏省与陕西、宁夏、甘肃、贵州等10多个中西部省市建立了合作关系,主动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华亭职教,上挂横连下辐射
华亭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关山东麓,矿产资源富集,物产丰饶,工业基础雄厚。该县坚持“围绕经济办职教,围绕产业办专业,发展职教抓就业”的办学宗旨,进行“上挂横连下辐射”,实现联合办学,实施订单培养和就业。围绕华亭县煤电化运工业链条,开设综合电工专业,分别与湖北十堰技工学校、安徽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和甘肃煤校建立了联办和就业关系,开设汽车驾校、采矿技术、煤矿机电、煤化工专业;围绕华亭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开发,与江西艺术职业学院联办了旅游服务、综合艺术、美容美发等专业,由联办院校推荐就业;围绕城市商贸流通产业,与天津轻工职专、天津中华职专、深圳观澜职业技术学校、深圳成人文化学校建立了“1+1”、“2+1”的联办模式,与深圳鸿鑫联企业管理发展有限公司、东莞建玮电子制品有限公司、苏州中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等建立就业关系,开办了电子装配、应用电子、数控等专业,有800多人通过“订单培养”实现了就业。
闽台经济往来促职教合作发展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和实施,两岸产业的融合逐渐深化,两岸服务领域的开放,不仅台资企业进入大陆的规模、领域将不断扩展,大陆企业也将赴台投资,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工人的培养、培训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庄威介绍,2008年福建省出台了《关于实施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福建的大中专院校将面向台湾学生增加专门的学科、专业,对台单独招生采取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方式,扩大招收台湾学生的范围;福建省将选派成绩优秀的学生赴台学习全日制课程,在全国率先试验两岸学分学历相互承认的制度。
2009年秋,福建的高校选派首批学生赴台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学生在台期间,校(闽)与校(台)采取“分段对接”的方式(本科学生采取“3+1”方式,专科学生采取“2+1”),两岸合作学校之间依据有关规定签订联合培养人才协议,联合制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衔接专业教学计划,赴台学生采取学分制的管理办法,学生在台所修学历、学分将被大陆派出学校承认,学生毕业后由福建省高校颁发学历学位证书,台湾高校出具课程学习成绩证明或结业证书。目前,这种两地高校培养本科、高职的模式,得到了两岸学生的认可,赴台学习以高职居多。
有专家指出,不同地区开展职教合作,加强了职业教育在师资、设备、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交流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了欠发达地区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实现转移就业,满足了合作双方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为职业教育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