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教育部有关部门获悉,全国今年中职招生将在去年基础上继续巩固招生规模,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30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大体相当的目标。
据各省区市教育部门目前初步统计的数字看,广东、云南、宁夏、甘肃、湖南、北京、河南、福建、上海、广西、江西、河北、浙江、贵州、海南、陕西、青海、山西等18个省区市已完成今年分省份中职招生任务,但仍有不少省区市没有完成。为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称,实现今年招生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困难不少,各地必须研究采取新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完成今年的中职招生任务。
实现中职招生830万人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中职的国家定位:一是基础职业教育,是面向每一个有中高等技能需求的人的教育,是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的教育;二是高中阶段教育,是面向未成年人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定位:一是面向未成年人的学历与证书教育,适龄学生通过接受中职教育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二是面向成年人开展的择业技能教育,增强他们就业、择业、创业的能力;三是面向所有人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增强人们享用改革发展成果的能力。这个定位,明确要求中职教育必须服务高素质产业大军的培养,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社会公平的实现。
近年来,中职国家助学政策的实施,对于推动中职学校招生产生了明显效果。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目标中,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是4500万人,2020年是4700万人,其中中职在校生规模2015年是2250万人,2020年是2350万人。也就是说,中职在校生规模在未来10年内还要在目前的2195万人的基础上增加155万人。
教育部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总体要求是,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分类指导各地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工作,切实做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30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大体相当,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供可靠保障。
各地必须在积极做好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同时,努力拓宽生源渠道,广泛招收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青年农民、进城农民工,以及在职职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这是关系到国家未来能否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关系到国家产业升级和城市化战略是否能顺利实现的大事。
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推进中职招生制度改革
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前提是需要找到当前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导致问题的原因。从当前各地反映的情况看,中职招生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和加以研究。
一是初中毕业生普遍减少,各地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实际人数与预计毕业生统计数据有一定差距,加上普通高中先招生、中职后招生,不少省市留给中职的生源难以满足招生任务要求,给中职招生带来很多困难和问题。二是一些地方高中阶段招生统筹力度不够,一些省(区、市)普通高中招生超过计划,导致中职生源减少,没有实现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大体相当的目标。三是中等职业学校基础相对薄弱,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升学渠道不畅,就业待遇不高,对学生和家长吸引力不足,造成招生困难。四是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扩大规模难度大。由于受到东部地区学费、交通费、生活费相对较高,近年来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加等因素影响,一些中西部地区生源富余、职教资源不足的省(区、市)往东部送生的积极性减弱,东西部合作办学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五是资助和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还不能满足需求。中职学校招收青年农民接受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比重迅速提高,但现行资助和免学费政策只覆盖全日制学生,不覆盖非全日制接受职业教育的城乡劳动者,使职业学校招收非全日制学生的积极性下降,影响招生任务的完成。
造成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原因,有客观因素,更有深层次的制度建设、文化氛围等原因。在实践中,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还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受教育者的资助政策的覆盖面还需要拓宽。中职招生制度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过去,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主要锁定在初中应届毕业生,现在,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任何有学习技能需求的人,任何希望通过学习技能增加收入、提高生活品质的人,都可以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潜在的招生对象。此外,中职招生制度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制度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衔接,中职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提升技能的通道没有完全打通,直接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因此,对现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作出统筹调整是推进中职招生工作的关键举措。另外,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模式也相对落后。比如招生局限于本地范围,省内地区之间、东西部省份之间的招生存在经费障碍;招生方式过分依赖指标摊派等行政性手段,正面宣传引导激励相对不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