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二五”,广西柳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要在最炙手可热的新开发区——柳东新区建设一个面积达1万亩的职教园区!职教园区总投资将达50亿元,建成校舍500万平方米,容纳全市15所高、中职院校,全日制在校生达15万人,年培训20多万人次。
作为广西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社会资源共享程度最高的职教园,它体现了柳州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部特征,被业界誉为“柳州模式”。
校校互动 完美融合
记者来到柳州一职校校区时,恰逢两个班的学生穿着运动服列队准备离校。一打听,才知道他们要去二职校的风雨操场上体育课。
和别的教育园区不同的是,柳州职教园区内没有一堵围墙,校与校之间以水系、绿地、道路相隔,以建筑风格、颜色来区别。园区里的三产实践区、实训基地、会议中心、运动设施等全体共享,而动辄投资成百上千万的数控技术和模具制造实训基地,更是敞开大门,让学校、企业共用。
“社会经济发展,决定了职教资源必须共享。这种共享,不但能打破校际间、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界限,还必将打破城域之间的界限。”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伟才如是说。
中等职业教育的“瓶颈”是学历提升受阻。为此,职教园区大胆衔接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让中、高职校融合办学,并根据市场需要、学生需求和学生潜在发展能力,确定“3+2”或“3+3”模式,帮助学生取得更高学历。
在一职校,记者见到09级机电(2)班学生覃柳玉,问她毕业后是否继续深造,她不假思索地答道:“肯定读的,柳职院有我们这个专业,我希望在那里再读两年后取得大专毕业证。”她还告诉记者,同学中有这种打算的还不少。
在园区,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共同发展、相得益彰。在柳州二职校,三十多个从市区和各县来培训的青年正在实训楼里练习裁剪衣服。柳州二职校校长卿助建告诉记者:“过去一般只能在假期开班,因为教室和宿舍安排不下来。现在,园区统一协调,这个问题不存在了。”
产教互动 深度融合
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与优势产业的培育同步进行,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引领、促进产业发展。在实际办学中,柳州做到了产教互动,深度融合。
柳州二职校最早创办的赏石艺术专业,直接推动柳州市成为饮誉中外的“石都”;茶艺和茶树栽培专业的开设,又使柳州多个辖县成了产茶大县。
柳州有“广西汽车城”的美誉,汽车专业自然也成了柳州职业教育的第一品牌。柳州交通学校、一职校等为企业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企业帮助学校建设实训基地。如此厂校共建,不但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也为企业培训员工提供了便利,还解决了企业技术革新、产品研发中的一些难题。而基地生产的发动机部件、电子元件、服装制作等,还意想不到地产生了巨额利润。
产学结合、学以致用,使得毕业生成了抢手的“香饽饽”。连续3年,柳州中、高职80%的毕业生实现了本地就业,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城校互动 高度融合
近年来,柳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再造一个柳州,重点向东”的战略,而在柳东新区建设万亩职教园区,无疑是城市战略规划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建设一个职教园,而成就一个新的工业新区,把整个职教园作为全市实现城市化发展,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加速器”。柳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殷茁雄认为,正是有了这种教育先行的理念,柳州市才在新城规划时优先安排职教园区项目,从而更好地服务“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需要。
柳州职教园区一期工程于2009年1月28日奠基,9月15日交付使用。建设速度之快,在柳州建设史上可圈可点。速度的背后,是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措施得力。柳州市将职教园区的建设列为全市十大工程之一,市委书记、市长亲自督办。
“城中有校,校中有城。”毗邻万亩职教园区,现代化的路网和标准厂房已经完成,医院、科技馆、高水平的普通高中、初中、小学等项目稳步推进,而占地3000亩的植物园、1400亩的军事博物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正在规划和建设中。以万亩职教园区为核心的柳州新城市和工业新区已初现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