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美学的第一位是真实美
在很多人看来,会计不过就是记账算账,也有人从科学的角度将会计看成一种管理活动,还有人从技术上将会计看做是一种信息系统。而在赵丽生眼里,会计是一种美学,具有“真实、平衡、对称、简约……”等八种独特的美,并且他将会计美学融入到了授课中。
“很多搞会计工作的人感觉很枯燥,整天面对的都是数字和加减乘除,时间一长,认为这项工作很没意思,我提出会计美学是试图换个角度让学生去更形象地感知会计,发现会计工作的乐趣。”赵丽生说。有着30多年会计学教学经验的赵丽生现任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山西财专”)分管教学的副校长。
据记者了解,近些年山西财专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会计专业的就业情况更是喜人。
在激烈的办学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采取怎样的办学思路仍众说纷纭。如今一个比较主流的想法是强化学生的应用技能培训。会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更是如此。但山西财专是源于怎样的想法将相对抽象的美学融入会计学教学中的呢?
赵丽华说:“美其实是一种文化。具体到会计学来说,会计美学可以使从事会计学习和工作的人跳出纷繁芜杂的数字和计算看待会计学这门学问,可以丰富学生对会计的认知,培养学生对会计的兴趣,让他们学习起来感觉很有意思。”
从2004年开始研究会计美学的赵丽生归纳了会计的八种美:真实美、平衡美、对称美、秩序美、结构美、简约美、统一美、和谐美。
赵丽生坦言,目前中国会计行业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会计信息失真,很多单位都是两本账,一真一假,提供出来的都是虚假信息,尽管财政部门对这方面的打击力度非常大。
“真实美是第一位的,内容不真实,形式再美也失去了意义。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首要就是培养他们力求客观真实的从业精神和文化。”赵丽生说。
高职教育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文化和涵养
对高职高专学生,尤其是学习会计等应用性强的专业学生加强文化教育,这与眼下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着力强化学生技能培训的方针看起来有点“背道而驰”,但赵丽生认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它不是简单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更与普通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不同,它必须得有教育在里面。而教育的本质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和涵养。”
业内人士认为,对学生文化涵养的培养很抽象,高职院校教给学生一技之长,让学生毕业的时候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够了。
但赵丽生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毕业后有个饭碗的想法不错,但高职高专不能把自己的责任仅限于此。应用技能只是初次就业的敲门砖,文化素养才是个人发展的推进器。高职高专教育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文化和涵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以后的路越走越好。”
山西财专持续多年对学生文化涵养的培育已经看到了效果。建校20余年来,山西财专培养了一大批素质高、业务精、技能强的财经类人才,许多已成长为专业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企业的骨干。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山西财专位于太原河西区最繁华的千峰路上,但该校学生学习的氛围非常好,自习室的座位需要提前占才有,图书馆每天的进馆人数在2000人以上,这个数字对于一个全校仅有5000人的院校来说相当不易。
为了多方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文化涵养,山西财专每周二晚上开设名家管理论坛,每周三下午开设企业家论坛,邀请省内外知名企业的董事长和总会计师和学生互动,每周四晚上开设名家人文讲坛。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山西财专就以文科见长被誉为山西省专科中的“北大”。进入新世纪,2006年12月,该校被确定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之一,2009年11月,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高职院校“升本”不是根本目的
近些年,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存在盲目“升本”的现象。赵丽生说:“我们要是想升本科的话早就升了,之所以没升本科就是我们办学理念是小学里也有好的小学,初中也有名校,我们要做高职高专这个层次中最好、最有特色的院校。”
如今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出现了招生难,但山西财专的招生状况却非常好。在今年的招生中,该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比本省一些二本院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还要高。
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同等院校相比,山西财专老师待遇并不好,但最近6年该校33个教授、116个副教授一个都没有走。据记者了解,这与山西财专尽量给骨干教师宽松的环境,不机械地用一年发表多少论文、写多少专著等量化指标考核有关。“我们认为,单纯用数字去管理教师和学生肯定是有问题的,甚至对他们就是一种摧残,一个人出点成绩不是用时间卡出来的,假如严格控制曹雪芹用两年时间写出一本《红楼梦》,那肯定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好。”赵丽生说。
宽松并不等于松懈,相反,山西财专对在校师生的日常规范要求相当严格,比如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手机铃声绝对不能响,“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只有我们老师严格要求自己了,才有资格去严格要求学生。”赵丽生说。
山西财专毕业生的签约率已连续数年在96%以上。山西当地的很多大型企业在招聘时设定的条件是本科及以上,但专门注明面向山西财专的毕业生招聘。
“文化核心在文,关键在化。文化不是贴在墙上,写在纸上,挂在嘴边的东西,而是让学生心里切切实实感觉到才行,‘文’只有‘化’在心里才能起作用,就像雪,只有融化了才能湿润土壤。”赵丽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