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在写下豪迈诗句的半个世纪后,毛泽东的夙愿成为现实。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建成后,湖北和重庆的20个区(市、县)库水淹没区,经济社会发展却面临着工业基础落后、土地承载力有限、劳动力过剩三大突出难题。
为实现百万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近年来,重庆库区在教育部、国务院三峡办和全国对口支援省份的支持下,通过职教移民,推动有条件的部分库区居民向区外转移,探索区内外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制度保障、职业院校提供职教培训支持、移民对象免费接受职业教育培训、自愿移民区外的职教移民新模式。短短几年,库区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近3年来,库区83所职业院校为社会输送近20万名中高级技能人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42.3万人次;扩大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试点……
大兴职教园区,引导劳动力向库区外转移
巫山职教中心学生黄滨,每天上午在教室学理论,下午到职教工业园区,跟着师傅学手表制作,每月还能挣到700多元。库区实行的“培训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让新生劳动力既学会了手艺,又实现了就业。梦想,在这里启航
用教育移民的方式,缓解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对于后移民时代的巫山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的现实下,其意义不仅是单纯地通过有效的技能培训实现计划内区外移民,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用好职业教育这种目前投入产出最佳、收效最快、库区人民最能接受的人口调节方式,从“根子”上帮助库区新生劳动力自愿向库区外永久性转移。
三峡库区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区之一,而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属于重庆库区首淹首迁县的巫山,人多地少,山大沟深,生态脆弱,一直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三峡工程完工后,按工程规划的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巫山全县将淹没陆地面积49.3平方公里,需动迁人口9.1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5%。
土地面积的减少,使巫山的经济社会发展更显得捉襟见肘。按现有生产力水平,若保持耕地规模和作物结构不变,粮食消费水平为温饱型时,土地的人口承载力上限为64.5万人,而目前巫山的人口规模与土地承载力的差距仅为3.7万人。虽然土地资源在短期内能勉强维持该县人民的温饱,但据土地生产力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测,2020年,巫山可承载的人口总数为58.2万,而那时人口规模实际将达67.9万。显然,这远远超出了该县土地的最大承载力。
在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工程完成后,以什么样的方式,既能引导新生劳动力自愿向区外移民,又不至于回流,成为几乎所有库区县市面临的一道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002年,为帮助“政策内外迁移民”提高城市生存技能,巫山县整合职中和县内移民、农业等十大培训基地,适时组建了巫山县职教中心,该校在2006年发展成国家级重点职校。
2007年,随着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工程临近结束,库区百姓及新生劳动力的生存与发展,成了库区政府的工作重心。这一年,巫山县适时提出了大力实施“职教移民、职教富民”战略,通过对移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实现移民劳动力自愿向库区外梯度转移。
然而,在巫山这样一个职业教育家底并不富裕的国家重点扶贫县,如果还是依据传统的办学方式,难有作为。2007年年初,巫山县教委通过多方论证,决定依托县职教中心,启动“教、产、研、输、引”五位一体的职教工业实训园区建设,实现职教与工业经济“联姻”。
2007年8月,巫山融资3.7亿元,正式启动800亩职教工业园区建设,将党校、行政学校、高级中学、电大、师范学校、职教中心等七校合一。在巫山的税收、土地等配套优惠措施的支持下,这个集学校、厂房、办公、宿舍、食堂等于一体的职教工业园区,目前已建成校舍及标准厂房20.8万平方米,引进签约企业51家,入驻并投产31家,形成轻纺服装、机械电子、旅游制品三大产业集群,解决移民及下岗失业人员近3000人的就业问题。职教园区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5亿元,而且实现了学校和工厂、教室和车间、教师和师傅、学生和学徒、理论与实践、招生与招工、育人与增效的融合。
在巫山职教中心的辐射带动下,重庆北碚、巫溪、奉节和湖北巴东、建始等地的建筑、矿产、旅游、农业等行业企业,纷纷来此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
“职教工业园区在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同时,创新了办园模式,走出一条资源共享、园校双赢的新路子。”重庆市教委副巡视员胡斌说,“职教中心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培养专业对口人才;企业则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引导新生劳动力向区外自愿移民。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企业用工,提高了巫山输出劳动力的竞争力,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巫山职教中心电子专业二年级学生黄滨,今年9月过上了亦工亦学的生活:每天上午,在教室里学专业理论,下午去与学校一路之隔的职教工业园区,跟着晨龙精密计时有限公司的工人师傅学习手表制作工艺。在师傅一对一的指导下,如今,黄滨不仅在车间生产线上基本能熟练完成一道工序,而且每月还能挣到700多元报酬,毕业后甚至还能留在园区工作,或去沿海城市工作。
“等毕业时,我就有了两年工作经历,同时还实实在在减轻了家里负担。”黄滨高兴地说。和黄滨一样,在巫山职教中心的5200多名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在职教园区的工厂获得一至两年不等的工作经历。在记者采访的20多名学生中,80%以上的学生表示毕业后前往沿海就业。
“职校+园区+基地+市场”的新职教模式正在库区县市不断复制。江津区一个占地125亩,背靠重庆工商学校资源优势的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已投入使用。与重庆工商学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一墙之隔,一个规划最终建成30平方公里的职教创业园,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浙江永康20余家企业已入驻园区。
到2009年年底,整个重庆库区已建设“万州三峡库区职业教育暨移民技能培训基地”、“江津职教创业园区暨移民就业培训基地”、“巫山职教工业与农业园区”等3个职业教育园区。目前,涪陵、长寿、开县、奉节、巫溪等5个职业教育园区正在规划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