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农业类职业院校举步不易:观念陈旧、投入不足、师资流失、招生困难,致使原有的一些传统以农为主的院校也改弦易辙,不愿以“农”字做招牌和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却旗帜鲜明地举起了“农林”牌子,8年时间里占地面积由586亩扩大为3312亩,实习基地从300多亩增加到4352亩,办出了农业类职业院校的特色。
敞开校门办学实现富民强农
江苏农林职院地处江苏句容。句容是江苏一个远离中心城市的县级农业市,地形地貌复杂,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称。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丘陵岗坡等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带动经济快速发展,是句容市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江苏农林职院升格之初,学院的总资产不足5000万元,占地面积仅有586亩,与其他院校相比,农林行业的弱势、远离中心城市区位上的劣势、办学投入不足无疑是困扰其发展的瓶颈。
有为才能有位。学校党委书记朱洪生说:“学院面壁图破壁,以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积极推进产学研成果的就地转化,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能力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办学新模式,敞开校门,融入社会,努力构建办学新机制,在积极服务‘三农’中找到了自身不可替代的位置,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学校运用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以及在园林绿化等种苗产业上的优势,结合泗洪县和句容市的实际,学校发展以农为主,突出林业,适度发展的涉农二、三产专业已达到58个,做大做强“无土草坪毯、彩叶苗木、室内绿化、种苗、茶叶”五大富民产业。
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学校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符合现有办学规模的新校区建设基本完成,办学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集教学、科研、生产、观赏于一体,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的科技示范园区已经形成,并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学校专业设置也以农林为主体,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
一棵不起眼的小草变成农民的“致富草”
其实,学校之所以如此受当地政府、企业青睐,真正原因还在于学院靠自身办学实力,形成了产业拉动、科技推动的强大优势,为当地农林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收益。
你见过可以像地毯一样卷起来就走,不用土甚至可在水泥地上种植的草坪吗?江苏农林职院发明的这项无土草坪毯生产新技术,不仅成为国家专利,而且已被江苏省确立为高效规模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并在去年获得了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被远近农民称为带着他们赚钱的“致富草”。
走进学校实训基地——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现名为江苏农博园),一条翠绿的草坪大道直扑眼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采用无土草毯专利技术可以不用土,甚至可在水泥地上种草坪,较好地解决了传统草坪生产破坏土壤耕作层的难题,有效地保护了基本农田。此外,还可以像地毯一样卷起来,具有重量轻、易运输、成景快、防杂草等优点。学校以农林科技示范园为依托,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以草坪草产业为龙头托起了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两方产业。无土草毯一经推出即深受市场的热捧。学校以句容市为中心,以“公司+农户”的形式与周边的5个乡镇1000多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公司为农户提供良种和生产技术,保证收购农民产品,并确保每亩不低于2000元的收入。
句容市陈武镇农民韩伯林算过一笔账,他将土地租给基地有一份租金收入,在基地打工又有了一份打工收入,利用家中的闲地跟着学校种草又有了一份销售收入。这样算起来,一年下来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目前,学校在全省20多个县市建草坪生产基地9万多亩,带动农户2万余户。
彩叶苗木是学校以草业为龙头托起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产业。几年来,学校投资500多万元,先后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引进彩叶苗木品种186个,通过引种观察、筛选,进行梯次开发。其中,首批开发的“红叶石楠”品种现已推广到全国25个省份,推广面积2万多亩,被列为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重点推广项目。在南京“国际绿博会”、北京“农展会”和“中国名城会”上,学校的彩叶苗木成了江苏展馆的“台柱子”,获得了“绿博会”唯一的金奖。
学校做足“草”文章,推出一系列新的品种,例如以空气凤梨为代表的无根植物,无需泥土,长在空中就能成活,净化甲醛等有害气体的能力很强,以其为原料的植物壁画、植物窗帘一经推出即深受市场欢迎。在2009年第七届中国花博会上,该产品获3项金奖,并入选去年上海世博会装饰和展览植物。
获益于学校的农户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致富,不找乡长找院长。”
“一村一品”走出特色发展路
2009年12月6日,在学校专场招聘会上,泗洪县招聘团的举措吸引了众人眼球,原因是该县一下子拿出10个事业编制岗位,定向招聘学校毕业生。在当今就业难、进机关事业单位更难的形势下,泗洪县委、县政府为何会专门提供10个事业编制给江苏农林职院?
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2009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启动了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学校的挂钩点是泗洪县。学校提出实施深化产学研合作,把科技成果送到泗洪千家万户。
学校在泗洪县魏营镇前营村带动了20个草莓种植大户,建设了500亩的草莓产业基地,对大华村进行1000亩苗圃设施改造和苗木新品种更新等。驻点教师还深入调研、穿针引线,帮助农民选准项目,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在王永平研究员帮助下,农民与众彩物流农产品交易中心建立意向产销协议,与加拿大百阳垦生命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签订微肥、生物农药供销协议,制订农作物和蔬菜营养平衡施肥方案,促进农产品优质生产和产销对接。
“一村一品”特色逐步彰显,“草莓村”(魏营村)、“彩叶苗木村”(大华村)、“草坪村”(西冯村)、“葡萄村”(丁庄村)、“高效蔬菜村”(刘巷村)早已远近闻名,农民增收致富效果显著。
对此,泗洪县有关领导说得很直白:为什么要给江苏农林职院就业分配指标?因为他们能带领农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