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结合的方式方法很多。不同的方式,各有所长,重要的是因“地”制宜,重在“结合”。因“地”制宜,即根据学校条件、专业的要求来决定校企结合形式。
慈溪地处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沿海发达地区,不少企业往往更看重的是可直接使用的人才,不惜远赴其他地区招聘员工,却不情愿放远眼光,在当地职业院校花上2至3年时间订单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近年来,慈溪市的职业学校打破思维定式,创新发展模式,以专业为单元,探索校企之间互为内置的共同体建设,几年下来,学生变了、专业活了、学校热了。
内置式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
学校能不能、企业愿不愿以生产车间(场地、设施、设备)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下真情实景地实习,是学生能否通过实训实习有效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条件。
1.学校内置于企业的共同体模式。
这类共同体的一般形态是将职业学校的专业实训教学或实习环节内置到对口的规模型企业,使其教学环境置身于真实企业,形成学生学徒化、师傅教师化的双重身份环境。在这种真实环境中,教师教的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化课程,学生也不再在模拟的环境中训练技能,而是真刀真枪地在对口生产岗位上做一名学徒工。
案例一:慈溪职业高级中学将数控专业的实训基地延伸至校外,内置在宁波奇奥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同创办了“奇奥创业基地”。基地运行两年多以来,已有122名学生分两批入驻基地,入驻时间均为一年。从基地反馈的信息看,学生进入基地后,不仅在专业上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转换,提高了专业技能,成为熟练工人,而且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素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第一批学生圆满完成实训实习任务后,有32名毕业生留在该公司工作,并成为技术骨干。
案例二:慈溪锦堂职业高级中学结合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的课程改革实验,在“项目循环”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探索“岗位群”职业技能培养的创新模式,与汽车维修行业联手创办“锦堂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将学生课堂搬到企业。该校在企业内置的课堂上做到“4个新”:教学结构新分配,打乱原行政班的模式,实行小班化教学,理论课和专业课同在真实生产环境进行;教学内容新整合,专业课根据企业设备、行业特点重新整合;管理引入新理念,把企业5S管理引入教学中,把上课改为“上班”,教师成为技术主管,学生成为技术工人;教学评价新突破,做到对学生的评价问企业,对教师的评价问学生。
2.企业内置于学校的共同体模式。
这类共同体的一般形态是将与学校对口的企业或企业车间请进学校,师生的感知和实训教学的效果大不一样。
案例一:近年来,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配置了价值760多万元的印刷专业生产型实训设备。鉴于新型印刷设备的特殊保养要求,时用时停的学校常规实训和专业人员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实训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学校与慈溪金博印务有限公司合作,将企业整体内置到学校,企业生产设备与学校实训设备资源共享,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结合,校企合作达到共赢。原来学校缺乏的专业实训教师全部由企业技术人员替代,企业老总也走进课堂,成为常年专业课教师。
案例二: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是一所以现代服务业专业为主的学校。该校引进当地一家知名的计算机公司,在校内开设了迈杰信息技术工作室和艺点文化设计工作室,将教室、实训实习室、生产车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教学—实习—科研—生产经营—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在这个内置型的真实环境中,不但按教学计划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计算机教师和所带学生还给一些企事业单位安装网络、进行日常的维护,并与入驻企业一起,参与商业软件的开发和网站建设等工作,形成了“实训即创业”的特有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力更强、专业更专”。至今,迈杰工作室已经完成了4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网站设计制作等任务,得到了客户的广泛好评。
目前,全市职业学校的机电、汽修、轻纺、信息技术、建筑、印刷等主干专业,都形成了各种形式的内置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解决了一些外置型实训实习基地存在的学生实习管理不紧密、实习岗位不对接、实习任务打折扣等诸多难题,实训教学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