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供需不对称、社会职业人才紧缺的现象,昨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其中明确提出,未来10年北京将建设20所左右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30所左右市级示范性职业学校,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近年来,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地位显得有些尴尬,与此同时,技工学校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数量匮乏却影响到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据了解,我国城镇劳动力里目前有2/3的人没有技能证书。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担负的任务仍然很重。企业希望招什么样的员工,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怎样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一直是职业教育学校开办者面临的课题。
昨日发布的《纲要》中提出,今后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未来10年,北京将建设20所左右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30所左右市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实施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重点建设20个左右与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相适应的专业领域,打造50个左右职业教育名牌专业。建设一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项目。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构建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可以有效改善高等教育、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的格局,逐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王茹芹认为,职业教育改革可以改善学校和企业对接不畅的问题,而校企合作正是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工作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模式。“现在很多职业学校安排学生1/3的课程要在企业中完成,这不但明确了学生的就业方向,也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王茹芹看来。
作为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丁世忠也认为,目前许多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如果学校能够在培养人才之初便可以与企业沟通,培养符合所在地区需要的专业人才,不但能推动所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更促进了学生就业,形成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在丁世忠看来,学校和企业可以进行奖学金合作,企业定点设置一定数额的奖学金,表彰和鼓励在专业和实际操作方面能力突出的学生,更可以接纳部分优秀学生提前到企业进行实践。“这样学生一毕业就可以工作,学校的就业率上来了,企业也不会出现用工荒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