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行业企业如何参与职业院校办学?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4-25

要想办好职业教育,光凭学校闭门造车、单打独斗,断然无法体现职教特色、保证育人质量,更不能较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实践证明,职教办学必须引进行业企业的力量,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联系、高度融合的合作关系,以在“双赢”的平台上共同推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专业师资的支持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队伍状况不容乐观,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几乎从未进过企业的门,普遍缺乏企业经历和工程实践经验,根本无法满足职教人才培养对师资的需求。职教师资的这种“入门”之弊,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职业教育育人质量的提升,成为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此,职业院校迫切需要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上得到行业企业的支持。作为弥补现行人事体制不足的权宜之计和应对策略,当前,行业企业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对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一是作为校企合作的一项义务和条件,企业行业可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和行业大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二是行业企业利用自身的产业环境与技术力量优势,有计划地为职校教师提供职后提升培训和专业转岗培训,以缓解当前职业院校师资不能满足职业教育需求的矛盾。

诚然,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最终必须彻底改革职业院校专业师资的招录制度。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从办学之初就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做法,明确规定专业教师必须具备5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通过严把“入口”关来保证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工程能力。今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国家高职教育改革试验区方案的文件,明确将“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列为全省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招录的必备条件,虽然此项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困难,但其对于切实提高职教专业师资素质却具有很大的创新意义。

行业标准的引进

就目前情况而言,中职学校虽然就业率很高,但就业质量却普遍较差,学生大都到流水生产线上从事技术含量很低、简单枯燥、机械重复的操作,成为与农民工抢饭碗的尴尬一族;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虽然稍好一点,但学生普遍缺乏发展后劲,工作后的前几年可能会干得很好、进步很快,而过不了多久,就会遭遇职业发展的瓶颈。上述现象的存在,根源在于人才培养过程中定位不准,尤其是没有按照行业标准来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

如何将行业标准引入职业院校?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探索值得借鉴。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该校信息系教师与诺基亚(苏州)电信有限公司的工程师携手开发“移动通信”专业课程,不仅形成了人才培养体系,而且研制了移动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的行业标准;该校与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三星设备技术研修中心、三星半导体培训学院,以培训换设备,企业向学院捐赠价值3000万元的生产型设备,学院则为企业员工提供免费培训,同时,用企业的设备,按企业的标准来培养本院的学生、训练本院老师;此外,该院还与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园区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等部门联合开发了21个专业的技能训练题库和技能考核标准。实践表明,与行业企业的携手合作,是该院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的根本所在。

项目化科研的渗透

包括《中国青年报》、《教育与职业》等杂志在内的国内多家媒体曾组织过关于“高职院校要不要搞科研”的学术讨论。各界人士、专家学者观点纷呈,但有几点共识却很值得我们去实践和思考。一是科研是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纽带。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势之下,离开了科研协作,校企合作既不会深入、密切,更不可能融合、持久,职业院校必须担负起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任,而在具体的分工和定位上,高职应该侧重于科技成果转化策略的研究,而中职则应重在研究如何高效、有效地去实施这一转化。二是职业院校的科研必须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这些项目不由老师凭空想象,而是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革新改造、产品升级换代,这些项目研发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不仅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和资助,而且容易调动师生的研发积极性。尤其是学校师生通过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攻关,将会较快较好地提升自身的工程能力和研发素养。

总之,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不仅非常必要,而且路径多多,而搭建一个紧密融合的校企合作平台,则是实现有效“参与”和良好“对接”的必备前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