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经成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和自觉行动。但在实际工作中,办学思想落后,基础设施短缺,学生素质偏低,片面追求就业率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影响着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当前,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特别是面对金融危机和经济低迷,职业学校如何能让学生进得来、学得优、出得去、干得好,成为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新形势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切实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在办学机制上,要处理好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企业是需要人才的地方,两者之间是一种供求的关系、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是双方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大势所趋、必由之路。双方合作的前提是公平公正,关键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分歧是用人的待遇与权益保障,合作的主导作用取决于人才质量的优劣。校企合作要找准结合点,在信息交流上,让企业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让学校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和生产流程、新业绩、新方向等;在资源共享上,企业家为学校提供相应的技术、设备和实践机会,学校让企业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等;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可以派教师到工厂体验企业文化;学习技术技能,企业也可派技术人员到学校进指导授课。同时,要建立合作长效机制,对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作出明确规定,用制度确定下来,规范双方的行为,以保证合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在学生培养上,要处理好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关系。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职业知识是基础,职业技能是手段,职业素养是灵魂,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职业技能是展示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职业素养是提升职业技能的核心动力。没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就没有过硬的职业技能。长期以来,许多职业学校片面强调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而忽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而出现“人才逆流”现象。当前,职业学校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素养的理论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和学生的日常行为上,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加强职业素养的熏陶和积淀,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另一方面,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学习技术中找到工作的乐趣、人生的价值。
在就业保障上,要处理好送出去与留得住的关系。从学生到工人,从学校到企业,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有一个角色转换和环境适应的过程。如何让每一个学生走好这个“人生的跨越”,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关爱和呵护。学校要帮助学生度过这个心理适应期,企业要解决好学生独立运用技能的“断奶期”,从而使学生迈过这个坎,实现自理、自立、自强。学校与企业在学生工作实践中,都要降低工作重心,降低管理重心,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
固然,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以上三个关系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应引起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结合实际,探索推动职业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才能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