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安徽医专团组织助推学校实用人才....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4-26

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和医生,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安徽医专)临床医学系主任郭毅最看不惯的,就是自己的学生“不务正业”。

有一回,一名学生毕业之际告诉他,打算去一家网吧应聘“网管”,这让郭毅气不打一处来。

“学临床就是为了当一名好医生,否则是在浪费时间和资源。”郭毅坦言,“即使不去医院,选择创业,也应当去开一个诊所,这样才能学有所用。”

不过,理想归理想,摆在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面前的现实是,如果想留在大城市的大医院里做一名临床医生,几乎没有太大希望。

据安徽医专的一份调研报告分析,安徽省内专科层次临床医学毕业生在城市大医院已经饱和,如果在城市就业,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乡镇卫生院对于临床医学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人才需求高峰会继续持续5年以上。

这份报告进一步分析呼吁,进行“农村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使进入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毕业生的生活、学习更有保障”。

“不如到农村去,在基层照样可以成为专家,并且得到社会认可。”在郭毅看来,“农村卫生院今非昔比,绝不再仅仅是‘三大件’,B超,甚至CT都有,关键缺的是人!”

据安徽医专副校长陈建中解释,正是基于对就业形势的提前判断,安徽医专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站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人才,并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走下去、走出去”的办学之路。

“过去老师在‘黑板上开刀,书本上看病’,怎么能教出会看病的学生?”郭毅认为,老师必须成为看病的好手、专家,培养出的学生才能胜任农村医疗岗位,“所以,教学改革首先要拿老师‘开刀’。”

自从临床医学系实施“院系合一”以来,未满50周岁的专业技术人员统统进入附属医院,在与本专业对口的临床科室里工作。

“医院与系部真正合为一体,人员隶属、工资关系不再分开,职称相互挂钩,彻底理顺了临床与教学的关系。”据郭毅介绍,系部双师型教师不断涌现,上起课来底气更足了;附院医生的带教能力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也有很大提升,“其中一家附院一年的在研课题从零升至十几项,论文由几篇上升到三十几篇。”

“专科绝不能成为本科的压缩饼干、中专的发面馒头。”据郭毅介绍,不少医学类专科类学校设置的基础课程与本科并无二致。为此,学校结合农村医疗岗位需求,对不适应专科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剔除,加大全科医学、预防医学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同时邀请基层临床医生参与编写教材,强化学生的临床技能。

与此同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也是早早地穿起了“白大褂”。现在,从第二学年起,他们就提前进入实训基地,由临床医师授课,“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接受“床边教学”、“实景教学”。

“基层最需要的是具有动手能力的医务工作者。为此,我们确立了‘教、学、做、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护理学部一系主任张小来干过20多年护士,深知这项“基层”工作的不易。为此,她在5年前组织学生,结合临床实际,动手搞小发明,此后从未中断。

“护理专业的大专生,还搞什么国家专利?简直是天方夜谭!”起初,张小来和她的学生们不止一次听到类似的质疑。

然而,事实是,截至目前,仅仅两次申报,安徽医专的“小发明”就拿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56项实用新型专利。

从“多功能输液盒”到“防脱型注射器”,再到“儿童防冻被”……发明人正是这些尚未跨出校门的普通高职生。而且,今年又有210项成果等待申报专利。

“护士工作绝不仅仅是‘打针发药’这么死板,他们应当有自己的想法,能够解决临床实际中的问题。”在张小来看来,通过在校期间“动脑、动笔、动手、动口”的训练,可以为将来到基层从业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