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某位高职院校领导在招生动员会上大声疾呼的这句话:保生源就是保饭碗,他的那些同行在今年的招生工作中会有深切的同感。从8月中旬开始的高职录取现场传出的消息表明,一些院校正处在可怕的倒闭边缘。
媒体透露的情况确实触目惊心,让人感觉某些学校似乎没有了未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理科183分投档,计划招928人,最终只投出98人;德州科技职业学院理科186分投档,计划招1016人,最终只投出99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即使将投档线降至180分,也无人报考。
如果有人认为这些高职院校是因办学质量问题而遭考生抛弃,此说显然难以服众。进入无人报考的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站,会发现这所有着12000余名在校生的高校,在几年前就已先后成为“湖南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如此看来,它还是同类院校中的佼佼者。但是很不幸,它仍然无力维持现有的招生规模。
和这种事关学校生死存亡的招生危机比起来,一些高职院校招办主任“风光不再”的抱怨就不算什么了。尽管国家对职业院校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但它们的日子似乎并没有随着好起来。“坐镇学校指挥网上录取,享受别人找自己打招呼,或哭着喊着、或低声下气进学校的那种优势”,对高职院校的招办主任而言,已经一去不复返。
它们试图以骄人的就业率作为招生的筹码,但在这个过度重视高学历和名校毕业生的社会,其分量还是不敌一纸二本或三本文凭。
要在短期内改变这一局面,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高考考生王静的心态就具有代表性。这名本科院校的落榜者羞涩地声称自己是因为“没办法”才报考高职院校的。
接受这种要以技能谋生的教育,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眼里,是委曲求全的选择。
在高考生源继续下滑、高职院校还难以凭借独特魅力吸引学生的年代,位居高考录取序列末端的高职招生,如果坚持走传统的路子,只怕会越来越难。
在高职招生寒意袭人的8月,湖北省的“技能高考”出现了,它让人眼前一亮。通过这个渠道,今年有530人被湖北高校录取,他们当中有工作了4年、从没摸过普通高中教材的工人,有文化成绩只有139分的职业高中毕业生。他们进入高校,凭借的是一身过硬的技能。
据了解,湖北省教育厅创新的“技能高考”,今年首先在机械类专业开展试点,凡是该省注册具有正式学籍和拥有该省常住户口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相关专业应届或往届毕业生(包括参加工作的工人),均可报考。在录取中,考生的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和文化成绩分别占70%和30%。报考者可在车工技能、铣工技能和钳工技能中任选其一作为自己的技能考试内容。文化考试走的也是不同于普通高考的路,它实行单独命题,包含常识、语文和数学等内容
这项静悄悄进行的实验,今年只吸引了700多人报名参加考试。但是,当它明年将新增电子类、计算机类两大类专业的消息传出后,目前已吸引5000多人报名。
从700多人到5000多人的跳跃,体现的是“技能高考”的吸引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教授评价说,“技能高考”能引导中职学校进行突出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的教学改革,并打破了 “一考定终身”的模式,搭建了中职生通过技能操作考试升学的立交桥,让已是工人或从事其他工作的中职毕业生有了更公平的上大学机会。
但它的意义还不仅如此。这项能复制、可推广的高考方式如果真如湖北省教育厅所言,在未来将开放更多的专业,让更多的高职院校参与进来,并为更多的省份所借鉴,它将在某种程度上改善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和学习风气。当越来越多具有技能基础,并且从事和喜爱技能工作,对此还有更高追求的中职毕业生,取代那些在普通高考中无缘“三本”,心不甘情不愿,以失败者心态自居的高中毕业生,成为高职院校的新主人,这类遭人诟病、备受歧视的高校将会因新鲜血液的注入,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