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试水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
新学期,刚刚迈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校门的林峰在新生动员会上听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消息——从这学期起,他所就读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将要开展职业教育分级制试点。虽然对于分级制是什么,林峰的脑中没有任何概念,但3年后,可以比往届学生多拿一个职业教育4级证书,却让他觉得这是个重大“利好”。他隐约感到,这个证书将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和继续深造增加一个分量不轻的砝码。
经过一年的准备和论证,今年9月份,北京市正式开始了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的试点工作,首批选取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及应用、汽车制造、软件技术、市场营销、畜牧兽医、通信技术、物流管理、珠宝玉石加工鉴定与营销、数字展示、安保管理和旅游管理12个专业进行试点。“这12个专业经过了充分论证,实施条件比较成熟,而且对应的都是北京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社会吸引力很强。”北京市教委委员孙善学告诉记者。
1.一份酝酿了6年的改革方案
今年年初,北京市曾有媒体报道了北京市将探索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的消息。消息一出,立即在社会上和教育界引起了震动。
“到现在我也不知是哪个学校把消息给透露出去的,当时只是在职业院校进行了动员,具体的论证工作还没开始。”消息的突然面世,让这项改革的总设计师孙善学有点措手不及。虽然这项工作在他心里已经整整酝酿了6年,但他还是想等到事情有点眉目后,再向社会宣布。
6年前,孙善学开始分管北京市的职业教育。走马上任后,他便组建了团队,开始分级制的研究工作。6年来,他一直在静待蓝图付诸实施的合适时机。去年全教会的召开,让他感到时机已经成熟,在新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表述已十分明确。全教会后,孙善学扩充了研究团队,仅用3个月时间,便形成了分级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很容易被误读。”孙善学说。年初的报道,让他感到有点遗憾,因为大家都把关注点放在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学历如何对接上,“其实,这既不是我们改革的起点,也不是我们的目标。”孙善学说。
“逻辑起点”这4个字,在采访过程中,屡屡被孙善学所强调。他认为,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应该是从职业出发的教育,是为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的确,这些年来职业教育之所以始终打不开出路,难获其应有的地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混淆了其和普通教育的逻辑起点。这种逻辑起点上的混淆,产生了两个吊诡的现象:一个是国家层面分外重视职业教育,而老百姓却视之为“末流”;另一个则是企业大闹“技工荒”,而大批高校毕业生难以充分就业。
孙善学说,分级制改革就是要将原来“镶嵌”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体系之中的职业教育分离出来,按照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加以梳理和重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才是分级制改革的主要目标。
这项改革试图回到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发,建立职业教育自己的教育标准和资格框架,并在新的制度框架下重新设计人才的培养过程,全面改革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学习制度、教育模式和评价制度。
这一基本工作思路,得到了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支持。市人保部门负责同志明确表示:“教委吹哨,我们响应。”市财政局则是参与了立项论证研究全过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研究员李怀康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教育和培训分属两个主管部门,说着两种语言,执行两个标准,这种差异性加大了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难度。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分级制,也正是我们一直想要做的,如今北京市教委啃起了这块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