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回到"逻辑起点"思考职业教育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5-03

牢牢地坐定半个月,每天看PPT、听汇报、参与讨论,不是哪位当领导的都能有这样的耐心,而这却是北京市教委委员孙善学这半年来的工作常态。

为了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能尽早启动,最近半年,孙善学经常要拿出一两个星期的整段时间,和教育界与产业界的专家,以及试点学校的老师“泡”在一起,研究分级标准的制定、讨论分级课程的开发。在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孙善学更加坚信,从分级制入手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这一路径和目标是正确的。就在这些讨论的间隙,孙善学向记者讲起了他站在“逻辑起点”上对职业教育的再思考。

从职业出发研究职业教育,是认识上的重要突破

记者:加强中高职衔接,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全国不少地区都在进行试点。与其他地区的工作相比,北京推出的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最核心的区别是什么?

孙善学:一些地区的中高职衔接改革,还主要是在原有的学历教育框架中进行探索,而我们这一改革是回到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对职业教育体系的重新构建和完善。在这一体系中,中高职衔接、校企合作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记者:何为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

孙善学:从职业出发的教育,这就是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分级制改革的逻辑起点。

我认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国家教育制度中两个主要的人才培养体系,两者特色不同、规律有别、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共同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普通教育是对人类既往知识、技术、经验的传承和弘扬,一般把系统学科知识作为教育内容,即便有实践性的教育内容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知识。职业教育则是以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活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培养人的职业胜任能力为重点。

研究职业教育问题要从研究职业入手,遵循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逻辑路线和运行规律。如果仅从教育规律、教育经验和学校教育角度来认识和研究职业教育,从教育体系内部思考和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不仅局限性很大,而且容易走入误区。过去,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是一种学历层次教育,是普通学历教育的“卫星”,不是具有独立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的“行星”,极大地限制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记者:分级制改革动力来自何处?有着怎样的现实需要?

孙善学:职业教育必须要服务职业需求,这里的职业需求包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和满足社会成员终身职业发展需求两个方面。因此,职业需求正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原动力。

我们知道,职业教育人才供给有两类,一类为“增量供给”,指的是初中或高中阶段毕业的处于学龄阶段的学生,经过培养后成为新职业人;另一类为“变量供给”,指的是有教育需求的社会劳动者,对这类人群加以培养,可有效缓解结构性失业或摩擦性失业。

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是满足升学需求,也就是处于“增量供给”时期,即使社会上早就出现了明显的“变量供给”需求,但现有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制度、政策也不能与之相适应。可以预测,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增量供给”将会出现明显下降,而“变量供给”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背景下则会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因此,职业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是促使职业教育功能从满足学龄人口的升学需求转向满足包括学龄人口在内的社会成员的求学需求,发展动力从教育体系内部的升学拉动向社会发展需求拉动转变。今后,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职业院校办学规模,不能仅考虑满足“增量供给”,而要从社会用人需求、学龄人口的升学需求和成年人接受职业教育需求这三种需求出发,科学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发展政策。而实现上述职业教育重要转型的前提是职业教育制度改革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