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朋友痛哭无语时,该如何按捺内心的不安与疑问,倾心聆听并安抚他的苦痛与焦虑?而当自己遭遇困难、濒临绝境时,该如何适时求援?我们具备坦然接受别人帮忙的能力吗?在这种时候,我们该“说什么”、“怎么说”?
对许多人而言,目击别人的伤痛与不安,是件很痛苦的事,我们经常会想快速解决它、采取某些行动,或设法提供立即的解脱.
有些人则为了避免说错话,宁愿选择什么都不说,而错失表达关心的时机.当别人需要支持,或是自己需要求援时,却往往言不由衷,或不着边际.该如何开启“发自内心”的深层对话,而不是仅止于“绞尽脑汁”的表面对话?该如何整合身、心、灵,以自然之姿来做最有效的对谈?
《Healing Conversation》作者南丝?格尔马丁,针对如何弥补人际沟通的鸿沟、适时适度表达关心,提供了“疗效对话”的10项原则.所谓“疗效对话”,是指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对谈,让求援者获得适度疏解,进而自然地达到“治疗的效果”.这十大原则是
聆听
聆听不是保持沉默,而是仔细听听对方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以及真正的含意.所谓的聆听,应该是用我们的眼、耳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同时不急着立刻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我们必须愿意把自己的“内在对话”暂抛一边.所谓的“内在对话”,是指聆听的同时,在脑海中不自觉进行的对话,包括动脑筋想着该说什么、如何响应对方的话,或盘算着接下来的话题.
停顿
在对话之间,有时说,有时听;我们还必须提醒自己,放慢不自觉产生的机械式反应,例如,想快速解决对方的不安,便直接跳到采取行动的阶段――说些或做些我们认为对对方有益的事.如果没有停顿,我们可能会在刹那间,说出稍后会反悔的话.安慰的艺术,在于“在适当的时机,说适当的话”,以及“不在一时冲动下,说出不该说的话”.
当朋友不当英雄
帮助别人度过艰难岁月,不等同于将他们从痛苦的处境中“拯救”出来.我们应该认同他们的痛苦,让他们去感觉痛苦,并且不试着快速驱散痛苦.我们仅试着提供让他们越过“恐惧之河”的桥梁.当朋友、家人陷于情绪或身体的痛苦之中时,支持他们的最基本方法是:允许对方哭泣.哭泣是人体尝试将情绪毒素排出体外的一种方式,而掉泪则是疗伤的一种过程.所以,请别急着拿面巾纸给对方,只要让他知道你支持他的心意.
给予安慰
给予安慰并不是告诉别人:“你应该觉得……”或是“你不应该觉得……”人们有权利保有其真正的感觉.安慰是指:不要对他们下判断,不要心想他们正在受苦、需要接受帮忙;安慰是指:给予他们空间去做自己、并认同自己的感觉.我们不需要透过“同意或反对”他们的选择或处理困境的方法,来表达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