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数据显示,目前凡是管培生职位几乎都是100比1的网申
2009年2月15日,安徽淮北,分配到信号领工区的几名大中专毕业生在测试道岔转辙机机能。用人单位通过岗前培训或转专业再学习,使他们很快成为一线生产、技术骨干,成为各基层单位争抢的“香饽饽”。
最近,“管理培训生”在校园招聘中成了最受追捧的职位。这个概念最初来自外企,主要招聘应届生,以“培养公司未来领导者”为目标。如今,不仅外企,许多国企、民企也纷纷开招管理培训生。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腾讯教育频道进行的调查显示(2312人参与),71.4%受访者表示,如果应聘自己也会对管培生职位感兴趣。
管培生为什么这么热?
调查显示,64.4%的人认为,管培生的历练有助于发掘自身潜力;62.8%的人表示,作为企业管理储备人才,管培生会有更好的职业前景;61.2%的人认为,成为管培生后能接受全方位的职业培训,使人更快成长;47.6%的人认为“对专业不设限制”是管培生招聘的吸引力所在。
据了解,管培生的一般培养模式是:进入企业最初的1~3年,不断接受培训,以跨部门轮岗形式全面接触企业运营各方面,通过考核后会进入管理岗位。
雀巢公司是最早在中国招管培生的外企。“我们的管培生计划为期两年,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轮岗和培训,帮助优秀大学毕业生迅速成长,以期在不远的未来能承担重大职责。”雀巢公司公关部人士介绍。
“管培生职位的招聘一年比一年热。”智联招聘人力资源高级经理郝健告诉记者,根据企业发布在智联招聘上的数据,11月份共有9700个“管培生”招聘职位,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左右。“这其实反映出企业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人力资源管理上越来越人性化,以前都是‘先岗后人’。现在的观念是:先把人才引进来,然后再给他们机会寻找适合的位置。”
如此具有吸引力的职位设置,难免不引起应届生的激烈竞争。
“平均下来,凡是管培生职位,几乎都是100比1的网申。”郝健经理解释,管培生没有硬性专业限制,学生申请量相当大,简历淘汰率也就高得惊人,“90%以上的简历会在第一轮就被淘汰。”
调查中,12%的人认为,“管培生热”的原因在于跟风海投。华南理工大学的小崔承认,自己当初就被“管培生”头衔吸引,“后来,我了解到有企业打着管培生幌子招聘低薪劳力,才对自己的盲目开始警醒。”
当泛滥的管培生招聘渐成广告宣传策略,郝健经理提醒应聘者,要对具体企业及其管培模式多加了解,“不同规模及性质的企业,文化也不同,而现在的趋势是不管企业本身是什么情况,都‘赶时髦’地招聘管培生。如果应聘者不加甄别的话,最后很容易失望而归”。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走上管理岗位。”郝健认为,职业测评中的社会型、企业型人才,相对更易成为管理者,而艺术型、研究型人才并不适合管培生职位。
如何进行职业定位,也是最让大学生迷茫的问题。调查中,55%的人认为应该基于兴趣,48.2%的人认为应该基于所学专业。也有27.9%的人表示应该基于社会普遍认识,比如广受追捧的公务员、管培生等等。但45.5%的人不赞同无谓的跟风,主张对不适合自己的职位说“不”。
“捷径人人向往,但职业成功没有捷径”
前不久,在北京一家著名出版社的招聘会上,人力资源主管兴奋地宣布“今年我们将首次设立管培生的职位。”但他也承认,“其实,我们还没有想好如何培养。”那为什么还招呢?该主管很坦率:“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
只要两三年,就能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变成公司中层管理者,对于管培生火箭般的晋升速度,复旦大学应届毕业生陈靓承认非常心动。
3年前,沈雯婧从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的生物专业本科毕业,成为一家世界级航运物流公司的管培生。两年内,在公司安排下,她在不同城市分公司的销售、客服、操作等部门间轮岗,每隔3个月赴海外总部培训,并通过了最后的管培生终期考核。她发现,不同的管培生最后会有完全不同的发展境遇,这取决于个人的态度和素质。
管培生最需要什么样的特质?调查中,66.4%的人认为是“学习能力强”,58.5%的人选择“情商高,善于处理人际关系”,57.2%的人表示是“领导能力突出”,55.8%的人认为是“愿意从底层开始工作”。
“作为公司将来的管理者,必须要对公司最基层的业务有很深的理解。”沈雯婧说,管培生的经历让她对“从基层干起”有了更深的认识,“轮岗绝不是走走过场,一定要深入体会那些最基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