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年过三十,为什么有人步步高升,大多数人的职业曲线却陷入无规则的布朗运动?甚至就此萎靡不振,急转直下,从此一事无成?
我接触过大量的高级经理人,其中30岁出头的经理人,绝对是同龄人中出类拔萃的精英。他们大多学历显赫,职场头10年春风得意。然而,这些人却几乎有着相同的人生困惑和浮躁。他们的职业发展相继遇到了瓶颈,刚刚30岁仿佛职业生涯就达到了顶峰,接下来要么陷入震荡,要么干脆掉头向下,很少有继续高歌猛进的。
30岁意味着什么?是人生中最自信、最狂傲的年龄,是总自以为了不起而在“过来人”眼中其实没什么了不起的年龄。于是,瓶颈由是而生。
30岁的心比天高
近来至少有20位以上30岁刚出头的经理人异口同声地回答了我的如下提问:“您能谈一下您的人生规划吗?说真心话,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有一位经理人的回答最具代表性:“请您不要笑我口出狂言。我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也就是40岁成为超级亿万富豪,50岁进政治局常委,60岁以后成为世界级专家。”我从内心深处感谢这些年轻人的率真和坦诚,因为我也走过那个年龄段,我非常理解。
往往能这样回答者,大多都是最近两三年来频繁跳槽者,一般都跳过三次以上,而且越跳境遇越差。我通常会很中肯地告诫他:“正常情况下,您这一生不仅仅成不了富翁,进不了政治局,做不了世界级专家,而且很可能颗粒无收。”我想这些年轻狂傲的经理人一定对我不留情面地回答感到震惊。但我言出有据。我见过很多的30岁以前小有成就的精英,30岁以后开始了职场的彷徨和蹉跎,一晃快到40岁了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长江后浪的赶浪者赶到了职场的边缘。
30岁的蹉跎岁月
下面出场的也是一位曾经在30岁时有过宏大职业规划的D先生,如今行将40岁。D先生近七年来的职场布朗运动,确实应该引起那些心比天高的30岁经理人的警觉。
D先生,1970年生人,1988年以全省高考第三名的成绩,就读于北京某著名大学经济系,1995年研究生毕业。13年来职业经历先在许多人羡慕的半政府半企业机构工作,因为既有政府职员的荣耀,又有企业薪酬的体面。他用了5年时间提升到了某业务处副处长的位置,随后实在因相对轻闲和工作无挑战性而憋不住下海。先在一家大的民企担任市场部经理,干了一年半。也就是30岁刚过,他便开始了毫无规则、穿梭般的跳槽。一直跳到今年6月份我们又见面……这次见面,除了高傲的心气消了很多和岁月的沧桑写在脸上外,其他未减。
而初次见面,是在他刚离开那个副处长位置,到第一家民企就职。当时谈起理想,他可谓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他虽然没有直白地说“40岁成为富翁,50岁进政治局,60岁学冠全球”,但目标和自信丝毫不亚于此。而当时的我对职业目标规划的认识也有限,因而也认同他的雄心壮志。
六七年过去了,虽然40岁快到了,但距离第一个“10年规划”——成为亿万富豪,用他自己的话讲:感觉比30岁时离目标差得更远了!首先是信心差远了,其次是收入几年来没有丝毫长进。
同样年过三十,为什么有人步步高升,大多数人的职业曲线却陷入无规则的布朗运动?甚至就此萎靡不振,急转直下,从此一事无成?
我接触过大量的高级经理人,其中30岁出头的经理人,绝对是同龄人中出类拔萃的精英。他们大多学历显赫,职场头10年春风得意。然而,这些人却几乎有着相同的人生困惑和浮躁。他们的职业发展相继遇到了瓶颈,刚刚30岁仿佛职业生涯就达到了顶峰,接下来要么陷入震荡,要么干脆掉头向下,很少有继续高歌猛进的。
30岁意味着什么?是人生中最自信、最狂傲的年龄,是总自以为了不起而在“过来人”眼中其实没什么了不起的年龄。于是,瓶颈由是而生。
30岁的心比天高
近来至少有20位以上30岁刚出头的经理人异口同声地回答了我的如下提问:“您能谈一下您的人生规划吗?说真心话,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有一位经理人的回答最具代表性:“请您不要笑我口出狂言。我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也就是40岁成为超级亿万富豪,50岁进政治局常委,60岁以后成为世界级专家。”我从内心深处感谢这些年轻人的率真和坦诚,因为我也走过那个年龄段,我非常理解。
往往能这样回答者,大多都是最近两三年来频繁跳槽者,一般都跳过三次以上,而且越跳境遇越差。我通常会很中肯地告诫他:“正常情况下,您这一生不仅仅成不了富翁,进不了政治局,做不了世界级专家,而且很可能颗粒无收。”我想这些年轻狂傲的经理人一定对我不留情面地回答感到震惊。但我言出有据。我见过很多的30岁以前小有成就的精英,30岁以后开始了职场的彷徨和蹉跎,一晃快到40岁了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长江后浪的赶浪者赶到了职场的边缘。
30岁的蹉跎岁月
下面出场的也是一位曾经在30岁时有过宏大职业规划的D先生,如今行将40岁。D先生近七年来的职场布朗运动,确实应该引起那些心比天高的30岁经理人的警觉。
D先生,1970年生人,1988年以全省高考第三名的成绩,就读于北京某著名大学经济系,1995年研究生毕业。13年来职业经历先在许多人羡慕的半政府半企业机构工作,因为既有政府职员的荣耀,又有企业薪酬的体面。他用了5年时间提升到了某业务处副处长的位置,随后实在因相对轻闲和工作无挑战性而憋不住下海。先在一家大的民企担任市场部经理,干了一年半。也就是30岁刚过,他便开始了毫无规则、穿梭般的跳槽。一直跳到今年6月份我们又见面……这次见面,除了高傲的心气消了很多和岁月的沧桑写在脸上外,其他未减。
而初次见面,是在他刚离开那个副处长位置,到第一家民企就职。当时谈起理想,他可谓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他虽然没有直白地说“40岁成为富翁,50岁进政治局,60岁学冠全球”,但目标和自信丝毫不亚于此。而当时的我对职业目标规划的认识也有限,因而也认同他的雄心壮志。
六七年过去了,虽然40岁快到了,但距离第一个“10年规划”——成为亿万富豪,用他自己的话讲:感觉比30岁时离目标差得更远了!首先是信心差远了,其次是收入几年来没有丝毫长进。
四、受困多重目标,不能专精
从一个人一生来讲,30岁,正是人生当中最狂妄的年龄段。尤其作为一个有很好基础的经理人来讲,心比天高是正常的心理活动。诗仙李白在这个年龄段做了以下职业规划:从政——“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成名——“青山磔磔春禽鸣,此间不可无我音”。只不过我国传统文化一向不重视财富,要不然他也会有富甲天下的豪言流传于世。一个有才情和梦想的人,如果30岁没有这种激情,反而不正常。而问题是,30岁的人这种激情和梦想,就是不落地,整天飘来飘去,不知道如何把这种激情和理想变成一种切实可行的职业操作规划。一旦把目标落了地,激情和梦???就会落实到具体的琐事当中,同时就会集中在一事上。之所以追求多种目标,就是自己虚幻的结果。
仕学商是三个完全不同的职业象限,三个不同的游戏规则,职场生涯短短的30年左右,三个方向都要奔跑,能跑多远?每天奔跑于财富、权力、荣誉这三座山峰之间,奔跑的结果就是哪一座山峰都没攀登上去,最后累死在山谷里。
也许,这个年龄段的人会说:“我用10年的时间,集中精力爬一座山峰,然后再去爬另一座山峰总可以吧?”如此你可能会爬到一定高度,取得一定的职业成就,但你这时撤出去爬另一座山峰,首要不是去爬,而是先下山。到了山底后,再去攀爬另一座山,而这时你又从零开始爬。也许你会有很多爬山的经验可借鉴,但是前面的爬山经验并不都是财富,还有成本。因为山峰不一样了,需要了解、学习和适应新的爬山方法,这就是职业切换的成本。所以,一个人爬山的高度,不仅取决于速度,还要取决于爬的时间长短,而这背后就是忍耐和坚持。许多人一生都在多座山峰之间爬来爬去,成本一直在发生,效益始终没有。这就是我说很多有才华的人一生颗粒无收的原因。
如果40岁的人,还不明白专精做一事的道理,那么他这一辈子很可能一事无成;如果30岁时明白一生只做一件事,并坚持做下去,那么这个人很可能有超出常人的职业成就。
五、难耐恐惧和诱惑
现实职场中人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常有两只拦路虎:一个是禁不住外界的诱惑,偏离了最初设定的目标和道路,另一个是外界的危险信号被放大,引发内心恐惧吓退自己。
有一个寓言故事:青蛙们某天早晨起来,发现门前的宝塔顶上有一金灿灿、亮闪闪的宝珠,大家一哄而上都往塔顶爬去。最后只有一只青蛙爬到塔顶拿到了宝珠。而其他众多青蛙为什么没有拿到呢?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爬上去。在爬顶的过程中,不时会有雷雨交加,狂风四起,太阳暴晒,并且还有青蛙喊,看远处的塔顶有更亮、更大的宝珠,所以众多青蛙要么被困难所吓退,要么被其他诱惑所吸引,最终都没有爬到塔顶摘取宝珠。当摘取宝珠的那只青蛙下来后,许多青蛙都围过去问:大家喊危险你也不听,大家说远处有更好的宝珠你也无动于衷,你怎么回事?那只青蛙摇摇头,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原来它耳聋,什么都没听见。
我们也发现凡是到40岁或50岁取得比较显著职业成就的,大多都是职业心态比较稳定:这些人很少把豪言壮语挂在嘴边,大多勤勉地干好手中的每一件工作;在一个组织至少干四五年以上,几乎没有主动跳过槽;当其他人成批跳槽时,从不跟风;很少抱怨,没有怀才不遇的酸腐慨叹。这就是稳定的职业心态。惟此,日积月累,才有可能铺就成功的职业道路。伟大的战略是从具体的战斗打响的,战术的成功才能说明战略的伟大。有些30岁的经理人,却仅仅停留在构建伟大的战略,就是不打响一场具体的战斗。
不再重蹈于连的悲剧
每当我看到30岁精英经理人在职场上满怀雄心壮志地苦苦打拼,我就想起了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于连出生于小城维埃尔的一个木匠家庭。瘦小清秀的于连崇拜拿破仑,但是他看到拿破仑的时代已经终结,为了尽快飞黄腾达,他只得从事神职工作。凭着超常的记忆力,他被市长雷纳尔选作家庭教师,但他却与雷纳尔夫人产生了感情。后来为免事情败露,他不得不到贝尚松神学院学习。受人推荐,他来到德拉穆尔府任秘书,得到了德拉穆尔小姐的爱情。正当他以为自己将要获得成功时,雷纳尔太太的来信告发了他。愤怒的于连疯狂地在教堂打伤了雷纳尔太太,也因此被判死刑,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于连是位优秀的青年才俊,且上进心超强,但他受制于文中所说的五种瓶颈,苦苦挣扎和拼搏,最终在30岁左右的年纪悲情般地离开了人世。如果,于连突破了瓶颈,悲剧也许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