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9日,浦东陆家嘴金融区永华大厦楼下。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坐在台阶上。中年妇女手中抱一张年轻女孩的大照片,照片里的女孩子头戴学士帽,笑容温婉。
女孩叫做张妍,今年23岁,去年刚从大连海事学院毕业,毕业后就职于永华大厦15楼的一家日资公司。张妍就读期间成绩优异,不仅考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还拿到了德语四级证书,毕业后直接进入这家公司工作。老板对她很器重,让她一人负责人事、财务等多项工作,而且计划把她送到新加坡培训,签证已经办好了,过完“五一”劳动节就赴外。
正因为受到器重,工作担子重,加班也变成家常便饭。今年春节,长假没有过完,张妍就提前回到了上海。
张妍是无锡人,虽然说离上海很近,但由于工作忙,张妍很少回家。这次出事前,整整两个星期,她都没有跟家里联系过,父母怕她工作紧张,也不敢轻易给她打电话。
4月29日,张妍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工作,之前的几天,她每天都加班超过晚上9点。放下电话,她突然感到身体内一阵剧痛,就晕倒在座位上。被同事送去边上的东方医院抢救,连这一天都没有过完,张妍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同年4月29日,连续加班的女孩突然在办公室晕倒,被送进医院后,不到24小时因脾破裂不治身亡。年仅24岁。年迈的父母正是来向公司讨说法的。
中国社科院发布最新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调查显示,七成都市人行走在“过劳死”边缘。专家认为,如果知识分子再不注意调整亚健康状态,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2/3将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10将死于肿瘤,1/5将死于因吸烟引起的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过劳”和意外,只有1/10的人有希望能安享天年。
蓝皮书进一步指出,“过劳”正越来越逼向年轻人。在对浦东新区、淮海中路商业区、徐家汇商业区等几处著名的办公写字楼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后,震惊地发现:大多数公司加班2小时内不算加班,所谓加班是指到晚上9点以后———这样的情况是家常便饭。有些公司的加班时间,甚至超过晚上12点。我国《劳动法》中关于工作时间有明确的规定,每周工作时间44小时。实行双休日制度之后,正常“朝九晚五”上班族,每周的工作时间应为40小时。我们有理由断定一个危险的趋势:上海的白领的工作时间,正在从“朝九晚五”向“朝九晚无”发展。
猝死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首都医科大学同仁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教授介绍说,目前我国每年有大约26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天大约7000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大约每12秒钟1人。专家提醒,白领、骨干、精英(简称“白骨精”)常常是朝九晚“无”,如果不注重生活方式等预防疾病的问题,很可能这一辈子挣的钱有三分之一得花在治疗心脏病上。引发这些不幸的是无声的杀手:高胆固醇血症。由于高胆固醇血症没有任何症状,很多人不了解自己的胆固醇水平,有的即使知道高也不治疗,所以很多病人在发生心肌梗死或脑梗塞时才发现自己有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与心肌梗死的关系最密切。流行病学有一个重要规律就是“1=2”,这意味着人体胆固醇增加1%,心肌梗死的死亡风险将会增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