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职场之路
博士学位, 知名外企高级质量管理经理,六西格玛体系黑带。在职业咨询师看来,职业之路于K而言,完全是完美的职场滑道,而K就是这一滑道上不可多见的高手。
由于现任职的G公司国际知名度极高,而K又在其中担任高层职务。K自然成 为众人瞩目的专业人士,在同业间、亲友圈受到极高的尊重与肯定。
但是,在这一光鲜的背后,K内心的体验却是"候门深似海","受牵制"、"没自由"、"不开心"。
G公司是国际传统名企,进驻国内的子公司传承了国外的一整套制度,这一制度与国内高层的管理理念结合,使得企业内形成一种"螺丝钉盘"结构,即各员工各司其职,严格限定其职务范围,包括上下级关系。K正是这一板"螺丝钉盘"上的一颗。在K之上,就有总监, VP, CEO等层层汇报体系. 在这套体系里, K不是一位决策者,而仅仅是一位执行者,而且需要协调许多的同级关系, 为达成一个质量执行体系, 除了要得到层层上级的认可,还必须要与方方面面的部门协调, 得到的结果也多半不尽如人意,总会打个折扣。
在G公司之前,K就职于一家中型外企Z, 并担任质量总监一职.论名气与规模,该公司无法与G公司想比. K告诉我, 公司名气大小确实让人感觉不一样. 以前代表Z公司去参加什么研讨会, 行业活动等,提起自己公司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得到的关注度也较少.而加入G公司以后, 在一些公众场所, K得到的尊重与认可总是比其他人要多,这让他感觉很好. 很正常,职场有时就是名利场, 在这个场上的人多多少少都是虚荣和势利的. 并且, G公司有健全的培训体系与先进的生产技术,K确实学到了很多以前在Z公司学不到的东西. 但K也一直忘不了以前在Z公司的另一些好处:拥有绝对优势的决策力,能动度高,上级授权充分,同事关系简单直接。"其实真正让我觉得做地开心的, 还是在Z公司那段时间", K告诉我. 现在, 他仍然与Z公司原来的同事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原来的老板也不只一次的告诉他, 随时欢迎他回去, 薪资甚至可以在目前G公司的基础上增长30%.
继续在目前的G公司发展,还是回到Z公司带领原来的团队实现新目标, K面临着凤尾与鸡头的两难选择, 也是很多职业经理人面临的做decision maker 还是做executive的困惑.
认识自己而成长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理想的职场前景:气派高雅的工作空间、光鲜干练的职业形象、令人激动的成功一刻,可是如果你每一步都执意紧抱自己的梦想不放,那么你势必要大失所望。
如K,落入候门深似海的望门名企,却失去自在独立的挥洒空间。真正重要的问题是:认识自己的内心需求远比追寻外界不妥的根源更重要。认识自己的内心以获得成长,于孩子重要,在成人的重要性也远远比自己想象的重要。这应该是突破围困樊篱的根本举措。
按K所叙述,K需要独立的感觉而非依附于制度之上、需要新鲜的创意而非古老的传统、需要锐意的团队而非老成的集体、需要信任的上司而非禁锢的汇报。这是K难以改变的风格,也是K赖以成功的动力源。其他人是需要集体的、需要制度的、需要传统的,但对于有主见, 讲独立的K,他的潜意识是排斥的。
当然,K可以选择改变自我并融入现有的制度,K并非不可以改变,假以时日,K可以成功地在大环境中左右逢源,只要解决目前因高度怀疑选择错误而引起的困扰。K需要作出的努力包括:扬弃以往职场经验,重建新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上下级定位关系;确认可以在有限的空间极限发挥;享受稳定的制度带来的安全感;给自己多一些融入的时间。总之,不是怀疑而是建设。
另一方面,在鸡头与凤尾之间,K有充分的自由度选择前者。毕竟,K有成功的经验可凭借。而且在目前G公司中所学到的先进的管理与技术更有助于稳定的发挥,帮助原来的公司确立高层次的目标, 同时满足自己对于"要自己作主"的愿望。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带领一个团队走的更高更远, 这种成就感也许比在G公司的时候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