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从10万到40万的三次换房经历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7-23

我大学学的是金融,在校时搞了个软件模拟炒股“赚”了不少纸上财富,以为自己的小康生活必定胜“券”在握了。不曾想,而立之年回头望,有心栽花花不开,股市投资几乎全军覆没;无心插柳柳成荫,三次换房倒换来一笔不少的固定资产。

到如今,算是明白了一点:不管有钱没钱,买啥也别买股票;不管钱多钱少,缺啥也别缺房子,只有房子,才是咱老百姓安身立命的根本。

买第一套房时刚毕业不到两年,是家里七拼八凑给了10万元钱买的,当时自己还极力反对,鼓吹把钱拿到股市上去“钱生钱”,幸好家里坚持。当时成都的房子很便宜,看了几个盘后在售楼小姐的诱惑下用10万买了一套70多平方的两室一厅房。付钱后没两天,才得知同样的房子,小区中介的房源便宜了1万多,甚至刚装修好的也比我从开发商处买的清水房便宜。我仔细一了解,才知道该小区是个超大盘,已经做到第5期,但整个小区的配套并没解决,时常缺水缺电不说,道路天天堵,前几期以超低价买进的业主纷纷以低于原价或赔上装修的价格甩卖。

一气之下,我连装修都懒得做了,就极简单地糊弄了一下。由于配套问题,生活极度不便,有一次甚至因为电压不稳,把电脑cpu给烧了。一度也想“出逃”,但感兴趣的买主不多,出的价更让人生气,我干脆以每年4000元钱的价格租了出去,自己和同事在单位附近另外合租。

后来因为工作原因去了外地,就更没时间理会这房了。三年后,因为旧城改造,成都的房市突然升温,原先放过盘的中介纷纷打电话来问。出差路过时过去一看,路通了、水清了、电也稳了,满地中介的价格都“嗖嗖”往上涨。出售信息一贴,手机响不停,很快便以18万的价格出手。除去投入的10万,我赚了8万。

这次买房,算是处女作,总结起来有几点很重要:

1、一定要买二手房。二手的价格经过市场检验,先不说赚,至少不会亏。

2、除了看微观,更要看宏观。除了微观上的房屋质量、配套设施、地理环境之外,决定是否升值的是市场大环境,比如城市规划、房地产市场发育等宏观因素。研究起来也不难,多看报、多关注、多了解市场信息,一般都不会错。

3、从投资考虑,买房的单价一定要低于整个城市市场价格的平均线。高档房产当然也能赚,但风险较大,低端产品至少不赔,赚起来则回报可观。

卖了第一套房之后,加上平时积蓄,手头有20多万。那时因工作关系,我与太太移居到了广州。

考虑租房不划算,决定买房。一开始,打算一步到位买一套中等水平的商品房,90到100平方,40万左右,首付20万,贷款20万。按操作第一套房的经验,我每个周末都跑中介看二手房,两个多月下来,看了80到100套,但越看得多,越拿不定主意。

眼花时,突然看到一则报纸新闻,说广州拟划定拆迁补偿红线,红线之内的房屋,拆迁补偿的底价不低于3500元/平米。原来,这是在全国拆迁纠纷不断的大背景下,当地政府出台的一项安民措施,有望半年后正式出台。

我马上想到,自己正在租住的房子就在拆迁红线内,房东早也表示过想卖。由于此地属于老城区,楼龄近20年,周边环境也不好,所以房东的要价并不高,7楼70平米的房子,总价只要19万。我仔细一算,就按拆迁底价计,这房住到拆迁那天最少也值24.5万。

显然房东还没注意到这一信息,我一通讨价还价,房东太太居然同意17.5万成交。

之后,我依旧继续看房,并很快将刚买的房放盘出去。不过市场并非我们想的那么简单,那个“红线”政策还没生效,在市场上也没形成什么影响力。在遭遇几个看客对房子的挑剔后,我决定再花点成本,让房子有点“卖相”。“形象工程”并不复杂,刷墙、铺复合地板、添灯饰、漆木门……8000元钱不到,小窝焕然一新。然后,桃子熟了――“红线政策”正式出台后两个月,房子以25万成功出手。扣除各项费用,这套房转手间净赚6万。

1、租房不如买房,哪怕是贷款买。买之前租了近三年,每年租金都是12000,差不多送出去35000,早买的话,这钱不就省下了。只要够首付,一定宁买勿租。

2、留心房产新闻。现在理财的概念满天飞,但我觉得最实际的理财就是投资房产,所以一定要注意学习积累。

3、一旦决定单纯性投资,就要按产品规律运作,房子该花钱打扮就得打扮,不要因小失大。

第三套房是在卖第二套房的同时买的。在陆续看了好几个月后,我开始对中介倍感厌烦。这里也给准备买二手房的朋友提个醒。

中介有几大烦。一是动辄让你下定,看你稍微满意,就鼓吹很多人都看中了,下定之后可以帮你和业主砍价云云。虽然只是几百或千元左右,但一旦给了想要回来就很麻烦;二是阻挠你和业主见面或找人冒充业主,试图从中吃价差,很多小中介都这样;三是故意隐瞒甚至想方设法掩盖房屋缺陷,有一次我看房时,对方不惜以签合约的方式保证楼前的空地不会再盖高层,后来找律师朋友一问,这样的协议并不具有实际效力。

在第二套房马上要出手时,我无意中听一个中介提到“拍卖”的房子如何如何,于是马上回家查报纸,果然在不起眼的地方发现好多房产拍卖信息。于是我开始去参加拍卖会,7、8场下来就相中了一套92平方的3室一厅房,18楼,一家上海公司为其广州办事处买的,后来办事处撤了,将此房拍卖。拍卖会前由拍卖方组织去看房,装修很漂亮,虽然未必适合居家,但看起来真的赏心悦目,而且是公家财产,用料相当讲究。房子虽是二手,但相当“新”,原来那家公司2003年初刚装修好就碰上非典,办事处人员急忙撤回上海,一天也没住,连煤气都没点火。

可能是因为装修风格的原因,拍卖会上这套房子的买家不多,几个回合下来,我以52万的价格竞拍成功了。

买拍卖房的最大好处就是不用担心房产有无产权,拍卖行会把这些问题搞得清清楚楚。还有就是不用给中介费,这套房子按广州眼下的标准,2%的中介费是少不了的,而拍卖买房,则节约了1万块的中介费。拍卖行办事很利索,两周左右,就把相关手续都办妥了。正好,这头交房收钱(第二套),那头交首付收房(第三套),天衣无缝。在我入住两月后,按揭的各项手续都搞定了,房产证副本也拿到了(正本存银行)。

或许是倒房倒上了瘾,同时也感觉这套“办事处”房子终究不太适合居住,入住没两月,我又把这套房放了盘。来看的人挺多,有意向要买的也是两家公司,价钱嘛,没最后敲定,反正稳赚不赔。我从当初的10万元起家,经历了三次换房,现在买套40来万的房子,已经可以轻松地一次付清了。

1、自觉的投资意识。第三套房买的时候就很明白,不一定会适合居住,该楼入住的公司多,但只要可能产生差价,就一定要抓住机会套利。

2、通过拍卖会买房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里面不乏“金矿”,就看你有没有淘金的本事。

3、最重要一点,盘活资产???我太太把我的这三次换房戏称是“折腾”,但我理解这就是盘活,不断折腾,也是不断盘活的过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