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大学生假期打工现象盘点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2-07-25

每年假期,都有很多大学生在社会上打工。打工的好处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赚钱贴补生活;二是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前感受和适应社会;三是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所学的知识,有助于自己明确今后学习和努力的方向。不过,除了学校为本校学生安排的实习,大学生们自己在假期找工作的经历又怎么样呢?又是一个寒假来临,很多大学生可能带着好奇心又要踏上打工之路,记者特意采访了一些在读大学生假期打工的三类经历,但愿这些经历对准备在寒假打工的大学生来说,能够提供些许借鉴,同时也让更多的社会人了解大学生们在通往“合格产品”的路上还要走多远。

第一类:学校或家门口的打工者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打工的发生地都在学校或家的附近。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这的确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样吃住都在学校或是家里,学校食堂的消费以及住宿费用相对外面要低很多,同时还比较安全。如果是住在家里,生活条件则会更好。在家附近打工的大学生通常会做家教、餐厅服务生、商品促销员或一些体力劳动活。有些学生也反映,上面各类工作有些也是靠父母的关系才能找到的,毕竟大学生的工作能力还是相对不成熟,同时企业、单位对短期工的需求不多。郑州某大学的小孟同学为记者讲述了他2009年暑假的打工经历。“当时觉得暑假挺长的,自己也想锻炼一下,恰好看到有家日本料理店招服务生,自己就前去应聘。后来在那里大约工作了两周。”小孟说,这家料理店消费水平虽然较高,但生意却很好。上午11点上班,下午两点半下班,下午关门休息下,再从傍晚5点干到夜里10点。如果客人没走就要一直站着,直到客人走了才能刷盘子刷碗。

正在家附近为电信公司做促销员的一名洛阳学生小任也有类似的感受,“虽然我的专业和这份工作没有什么联系,但是这种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当记者询问她下个假期会不会继续打工时,小任说:“我还会继续找工作锻炼自己,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和同学们的交谈中,记者能明显感觉到,虽然大家做的工作可能是低层次的,但同学们还是感觉收获颇丰。赚钱的艰辛、体力的要求以及与不同人的接触,成了大学生打工生活中不小的挑战。而这种经历对于有点“养尊处优”的大学生们来说,也确实是重要的完善和提升。

第二类:社会完全打工者

与在学校或家门口打工不用考虑住宿不同,有许多大学生因为家庭条件等种种原因,在假期已经像真正的社会人一样去打工了。有的甚至南下去外省,他们的经历也许更值得我们思考。

小张是某重点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去年暑假,他就跟随一家装修公司到无锡打工。用小张的话说,他们就是“在无锡最繁华的地方做最卑微的工作”。他们住在快要拆迁的房子里,大概几平方米,还挤了四个人;早上和晚上在里面做饭,中午在工地上吃大锅饭。“我们做装修有时候在厂里面,有时到私家别墅去,刷的乳胶漆气味刺鼻。我们的工作很辛苦,每天凌晨5点半起床,一天工作完,全身都是灰尘。工资也少得可怜。”小张说,当时老板许诺得很好,自己就来了,结果却是这样苦不堪言的结果。“我们都没有法律意识,也不知道签什么合同。我们的付出与劳动所得严重失衡。”当记者问小张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什么期望时,他说:“还是希望学校能多多推荐一些好的企业,让我们能进去锻炼一下,最好是和本专业有联系的。”

很多学生选择跟随企业去外省闯荡,都是看上了他们宣传的优厚条件。但是,这样的宣传似乎仅仅是宣传而已,大部分工作条件很差,还有不少同学受骗。这些广告基本都是贴在校园的宣传栏中或是由中介提供的。学校方面除了对一个专业学生的大体规划,基本没有提供太多有关的信息。

第三类:大学生宅人打工族

随着网上开店、威客等网络工作的繁荣,也有很多大学生凭借自己灵活的头脑和良好的经营模式,在家里就轻松工作,不但省去了四处奔波的劳累,有的还干得有声有色。

某大学大三学生小程就很享受宅人生活。小程在大学学新闻传播,不过喜欢文学的她有着很好的文学功底,每个假期,她都会在家里写各类稿子,然后通过QQ、邮箱和编辑们交流。这样,一个月发上几篇稿子,就有上千元的人民币轻松入账。“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在家我就能和编辑们交流工作,做我喜欢的脑力工作,而且收入也不错。”

大学生假期打工有利用家庭关系找工作的,有出卖自己廉价劳动力的,有开始利用各类资源为企业做策划、网上创业的,也有进了单位半路撤退的,真是几多欢喜几多愁。不过学生们在假期的积极锻炼,也让我们思考,当代大学所输出的大学生中,又有多少“合格产品”呢?我们的政府、企业和学校能不能更多地关注一下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细节?

大学生通往“合格产品”的路究竟还有多远?我们期待他们在每个工作中的精彩表现,也期待更多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能带着“合格证”融入社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