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欲求加薪先升职?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7-27

“职场级别高一等,薪金至少差三倍!”某机构近日发布的去年职场薪酬调查报告结果显示,高管人员的薪酬为中层经理的三倍左右,而中层经理为普通员工的3-5倍,最高级别与最低级别薪酬差距甚至超过20倍。

经济向好,人才市场重现活力。调查数据分析,今年年初薪酬增长率有望达到9.8%。对职场中人来说,加薪的最简单办法就是升职。你了解公司里的职务级别和升迁途径吗?什么时候争取升职,什么时候要求加薪,你心中有规划吗?

赚多赚少,都得踏实干活

宁静(公务员)

职场级别高一等,薪金至少差三倍?不知道这份调查针对的是怎样的一个抽样范围,至少,我所在政府机关的薪资差距没有这么大。

对我们公务员来说,外企的世界有点像《阿凡达》的潘多拉星球,迥然不同,不仅每差一级就有巨大的悬殊,而且,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高管,其薪水更是天文数字。第一次被雷到,是在杂志上看到一篇500强企业中国总部公关总监的人物,说她在某条僻静的弄堂里租了一套老洋房,月租金一两万元人民币,全是公司支付的,除此之外,还有七位数的年薪。

我们在工作中打过交道。有一次,她推荐我试用他们公司出的新品唇膏,还说自己去法国总部出差,因为没带唇膏,就去商场里买了这支唇膏,感觉很不错。当时我心里暗暗纳闷,她还用得着买吗?到总部找那个品牌的管理人员讨一支不就行了。事后看到这篇,才明白自己小儿科了——人家一天的工资抵得上普通人一个月了,花个一两百元买支唇膏,还不是九牛一毛,何必索要免费赠品呢?

同人不同命,羡慕也羡慕不来。况且,她能成为一个大公司的高层,拿着异于常人的薪水,一定也付出了异于常人的代价。对于我等普通人而言,还是踏踏实实做好本分,规划好自己的道路,按部就班走我的增长曲线就好。

公务员薪水平平,为什么每年的“国考”还要挤破头?无非就是稳定而已,如果没有意外,不仅不会失业,而且不少都可以至少以副处、正科的级别光荣退休。只要不挥霍无度,总能丰衣足食。当然,要能顺风顺水一路升上去,而且还要得到实职,而不是虚衔,也得实打实地干出点成绩来才行。

一进单位的时候,我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副处长。

要实现这个目标,自然要多干活,勤加班,而且在提高工作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万一做牛做马好不容易得到领导赏识,却有人在上层考虑提拔的关键时刻“倒撬边”,那就惨了。目前,我已顺利成为了部门里最年轻的副科长,领导对我的评价是“在年轻人里比较成熟”,我想,这是一个好兆头,我会继续努力,继续“成熟”下去,向着我的目标前进。

提职不加薪,我干!

刘淑萍(私企中层武汉)

2009年初,我所在的国企改制,我跳槽到一家IT私企工作,任部门经理,月薪4500元,完成任务有奖。

在我们这个城市、在私企,这份工资算是中等水平,但工作压力比在原单位可就大多了。时间上更是比先前紧得多。想当初,在国企工作,无论单位搞点什么活动,总是有吃有喝有玩——不吃白不吃,不玩白不玩,都是公家出钱。而私企老板精明抠门,一切用度都比在国企节省得多,工作任务却很繁重。但既然来了,就得好好干。我全力以赴投入工作,成绩有目共睹。

但我并不打算长久呆下去。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每天有业绩排名;每周只休一天半,还常常不能保证;每周有例会评比会,每月有各项内容的评比会、表彰会;还有名目繁多的“拓展”“野营”“拉练”……私人的空间就一点点被蚕食。

联系了另一家合资企业,原定国庆节后过去,因手头工作未完成,暂没走成。对方几次电话催,我就打算春节后交辞职报告。

没想到,元旦前副总找我吹风,说要提拔我到分公司当副总(分公司是没有“正”总的)。当分公司副总与总公司部门经理级别一样,抠门的老板很可能不会给我涨薪。

元旦后上班,果真如此——无论是文件还是口头表示,都没涨薪,但职位却是:分公司常务副总。

我决定留下来。虽然没涨薪,但提了职,意味着我的职业生涯中又向前迈进一步,让我在面对坚守原岗位和“另谋高就”的选择时游刃有余,多了些自信和机会。相信只要干得好,加薪是迟早的事情,何必在乎一时的得失?

只见上司吃肉,没见上司受累

周小平(高校行政)

我们顶头上司的工资加津贴,大概是我的三倍,也许。但我一点不嫉妒,因为他们失去的,比我多五倍还拐弯儿。

头儿原来是个普通学者,当领导的这几年,损失太多了。

一是身体差了。我眼见着他头发白了,眼睛花了,腰弯了,老了很多(嘘,别让他听见)。有时下班,他电话我“晚上一起陪领导吃饭”,我总是拒绝,还振振有词:“这个岁数晚上最好吃面条稀饭,大鱼大肉吃多了不消化且增加心脑血管发病机会。”只见领导没好气地说:“你以为我想去啊,这是工作,没办法。”

头儿的失眠症越来越厉害,听说每天吃好几片安眠药,都“依赖了”。现在上级喜欢数字图表,愿意看总结报告里“柱状图”节节攀升的样子,所以发展规划、5年回顾、审稿出题、评估验收,报告表格多得能把人埋了。白天开会听汇报,接待老外、应付媒体,没时间安静写东西,只好晚上加班,凌晨三四点睡觉是常事。

二是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双休日都要开会,务实的、务虚的,党政工青妇,各种级别和内容的,谁都说自家的会重要,“要一把手亲自抓”,他就得打起精神“赶场子”。赶上学生毕业,工作总结,开题答辩一上午仨会算少的。双休日不能休息,不能锻炼,就连父母有病也没法照顾,娱乐休闲,陪孩子爬山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事”。

三是要做很多自己不喜欢且无聊的事。开会、检查、接待、汇报,现在主管领导注重“下基层”,哪拨儿来都得认真接待,有事没事就是一上午,未了还得陪着吃饭,有话没话两小时。

就上面这三条,我觉得级别和高薪对我吸引力不大。人生苦短经不起折腾,小沈阳不是说了吗,“人这一生多短暂呀。眼睛一闭,一天就过去;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这是活明白了的话。我级别低拿钱少,换来的是自由支配的时间。

一个好身体,一段自由时光,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是人生得意的三件啊。去年暑假,头儿一直在开会,从哈尔滨飞到福建,然后是香港、澳大利亚。我一张机票把自己发到丽江古城,找个有竹林的院子住下,那真是一段最悠闲的日子。

所以抱怨高层薪金高三倍或的人,其实是“只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相对于失去自我,在“战车上旋转”,我宁愿少挣点钱,做自己喜欢的事。

有时升职靠忽悠

瑞娥(杂志编辑)

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或许也算是一种时尚。如果现在还有某些公司,员工薪水彼此不太悬殊,那么老板说不定还会反省自己太老土??没能和国际接轨。

要是在高科技领域,高手与低手能力差距悬殊,某些骨干对于公司的贡献有可能百倍于一般员工。这种情况下,收入高出一般人许多倍,相信都不会引起多大异议。而在一些个人绩效难以考量的行业,悬殊常常带来不和谐。

“还什么‘青年作家’?不知道现在‘作家’是骂人话?看来是个老土……”那天,老板带来一个三十多岁的眼镜男,说他将担任我们的新主编。介绍他的履历时,老板特意强调了他是“青年作家”。

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的身戴光环,“作家”这词如今没有什么威信,即便是名家,也经常会被某些草根不待见,何况籍籍无名的自封作家。杂志销量的好坏,市场因素往往起到了决定作用。另外,文无定法,见仁见智,所以支撑薪水差异的基础便不牢靠。虽然主编和一般编辑收入只差不到三倍,依然沦为“众矢之的”。

“搞个增刊,内容以超女照片为主,配一些个人资料文字……”2005年时,超女很火,小编阿丽提出了这个设想。主编对此不屑一顾,说实话,这个设想确实没有想象力,属于地摊杂志的思路。

然而随着比赛的进行,这类增刊在市面上越来越多。本地几家竞争对手也都做了,全都获得了很大收益,我们老板肠子都悔青了。很认真很费力地去弄出一些创意,其结果不一定好。看似很弱智很简单的想法,有时却能奏效。

贻误战机的主编脸皮薄,引咎辞职了。不久,《大长今》上映。这次在新主编领导下,大家早早做好了《大长今》画册。不料《大长今》在内地反响远不如港台火爆,画册根本卖不动,老板亏了不少……

主编不好当,这并没有让大家“原谅”他们的相对高薪,反而不少人觉得自己也可以争取。拿上自吹自擂的履历表,加上若干发表了的作品,南下、北上,扑腾一番,说不定就能蒙个主编当当(大牌杂志除外)。当然,因为市场整体不景气,多半干不长久。不过有些人觉得多挣一个是一个,起码可以积累一点日后改行的本钱。这样想,便有了动力。

与老板促膝谈“薪”

锡众(办公室主任)

升职,人人盼望,个个向往,但却并非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机会。因为升职不像加薪那样可以“阳光普照”,通常是“见缝插针”。除了要看你有没有文凭,有没有令人信服的业绩,身体健康与否,还有年龄上的限制。以我们单位为例,提拔主管一级的干部,年龄一般控制在40岁以下;提拔科一级的干部,到45岁为止;提拔领导班子成员或处一级的干部,可适当放宽至50岁。如果是女同志,年龄规定还要相应地小一些。

考虑到自己已年过五十,升职自然是守着公鸡下蛋——没指望,唯有加薪或许还能搭上末班车。

要说凭什么?倒不是我倚老卖老,主要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本人已经快两年没正式加过薪水了!而今,看到企业安然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经济效益一天比一天好转,加薪之事似乎指日可待。作为与老板“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老兵,此时不开口,更待何时?

再说,我一向对自己的业绩比较自信,专业也很吃香,每年都有猎头找上门来,我因此知道自己的薪水在同行中属于偏低的,所以完全有理由要求老板“网开一面”……还有,半年前一位同事辞职,老板让我暂时兼管他的职务,我如今一人干两人的活,总得涨点工资吧?

当然,与老板谈加薪很不容易。我早就想好了,打算在春节期间,找一个比较休闲的时机,如公司活动、节庆等,利用和老板坐在一起喝茶或聊天的机会,有意无意地给他一点暗示。当然我也会把握好分寸,不漫天要价,同本行业平均水平就差不离了;同时注意语气,决不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要挟老板。即使加薪不成,不得已掼乌纱帽走人,也应和老板委婉道别。毕竟在这个风口浪尖,谁都有吃回头草的可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