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8下半年,企业人事动荡的消息一波接着一波,不少企业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裁员。但是,被裁者的出路问题却少有人研究。这些人不只是暂时没了饭碗,还要承受残酷的事实所带来的心理伤害,更重要的是,万一被裁员,你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吗?
经历裁员
24小时走人,补偿一个月工资,失业半年,这几乎是所有被裁员工的真实生活写照。“成为被裁员工的确不是件什么光彩的事情,现在想起来,真像是一场梦。”说这话时,张琴琴的脸上没有一丝微笑。
3年前,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公司裁掉了21名员工,张琴琴也是其中之一。她在2000年进入那家公司,从做内部网站编辑开始,一直到设计部副总监,“本来以为依照公司战略规划,发展壮大应该是迟早的事。”张琴琴对公司的做法不但诧异,而且倍感受挫。“说实话,那时我快蒙了。不是我的错,但就是没有了工作。”
“记得公司裁员前一天,部门里还开过会,目的是稳定人心;第二天却被告知,上头决定,不打算发展我们部门了,所以只能请我们这些‘能力非常强,出去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的人离开。”“临走那天,被裁员的人都可以领印着公司字样的纸袋,装上自己的物品带走。我一个都没用。都不是公司的人了,拿那个算什么。”
虽然已经摆脱了当年裁员时的心理阴影,但在内心深处,张琴琴依然渴求一份安逸、稳定的工作,“不求高薪水,只要公司不再裁员。”
面对裁员不慌张
一旦被裁,该怎么办?有关职业指导专家提醒,被裁员工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眼界要放得开阔一点,不要一味怨天尤人;第二,千万不能就此否定自己;第三,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第四,被裁员之后,不一定马上就去找工作,不妨借机重新思考一下今后的职业发展之路。不管情况如何混乱,你都永远不要忘记,你的职业生涯要比大多数公司的寿命长。最终,你的目标不仅是找到另一份工作,而是要找到更适合你的工作。
专家建议,被裁后必做的10件事是:1.调整心态;2.灵活思路;3.联络朋友;4.重新定位;5.充实自己;6.更新简历;7.寻找机会;8.耐心等待;9.增强自信;10.放眼未来。
而作为在职员工,更是时刻都要有职业危机感。除了学习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专业技能,还要积累一些可转换技能,如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这些技能是许多岗位必备的。比如技术人员,随着年龄的增加,所掌握的技术可能落伍,如果具备一定的可转换技能,就可以转行从事行政、管理等工作,使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拓展。一旦被裁员,将来在就业时会相对容易些。
遭遇裁员不吃“亏”
目前,很多企业的大规模裁员大多属于经济性裁员。所谓经济性裁员,是指企业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不得不用裁员的方式来缓解经济压力。经济性裁员是有程序的,不能说声裁员,员工就得马上走人。按照《劳动法》和《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企业进行经济性裁员必须提前30天书面通知被裁减人员;按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规定,经过与员工的协商,用人单位应根据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的经济补偿金,但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按照1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这里,法规所规定的是最低补偿标准。
其中有几种人是列在被裁员工之外的:患职业病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患病或负伤者;处于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中的女员工。
如果所在公司在裁员风暴中并没有按照这些规定去做,侵害到员工的权益,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助于法律。
裁员,不要冷酷到底
“只要不违法,企业完全可以决定员工的命运。”诚讯国际咨询公司的资深顾问吴衍璋说,但是,从人性化的管理角度来说,被裁员工需要的是一种“人文关怀”,冷冰冰的裁员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企业的人事管理。裁员后,企业适时引入离职员工心理辅导、再就业支持等服务,可以降低“裁员事件”对被裁员工产生的心理激荡,帮助他们以平稳的心态面对现实。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让被裁员工感受到企业的这种“人文关怀”,还可以增强留下来的员工对公司的信心。
站在被裁员工的立场看,遭受裁员本身心理压力一定很大,如果此时企业能够对这些员工进行心理辅导和再就业帮助的话,无疑是给予了一份“精神补偿”。在这方面,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请猎头公司为高级职员谋求相应的职位;如果员工3个月内还找不到新工作,公司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机会等。这不仅可以化解被裁减员工的怨气,也有利于重振低下的士气。目前,国内的一些企业开始在这方面进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