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选人背景调查已深入网络的细枝末节
写博客、微博,在各类社交类网站灌水,已经成为时下职场人士的一大习惯和消遣。这种习惯给职场人士带来的一大好处是给外人,包括企业和猎头公司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有机会谋得更好的职位,但另外一方面,“言多必失”,在企业对应聘者背景调查做得越来越深入的当下,一次无意在网上对前任老板的抱怨就可能影响到你今后的求职。
在职场专家看来,职场人士在网上留下了痕迹就很难抹除,而这些言行对后续的影响也很难估量。因而职场人士在网上也要慎言,注意展现一种成熟的职业心态,言行要符合大众的价值观,违反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大忌。
社交类网站也成为猎头的寻人阵地
在目前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下,企业要招人不难,难的是招到与岗位匹配的专业人才和高端人才。很多企业把这一难题交给了专业的猎头公司。那么猎头公司又是如何找到这类人才的呢?
猎头顾问范广告诉记者,每个猎头公司都会有自己的人才库,这个是他们为企业猎寻人才首要参考。当企业需要的人才不在这个人才库里面的时候,猎头顾问就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猎寻合适的人才。
“除了在自己的人脉圈里找熟人推荐,我身边的一些顾问们都开始在一些人际交流网站上搜寻人才。”范广告诉记者,他现在正为某公司猎寻一个总经理助理的职位,就是通过这类网站找到了几个合适的人选。猎头首席顾问朱正华也表示,网络已经成为搜寻人才的便捷通道。
据了解,在国外运用社交类网站发掘新员工也成为一种流行和趋势。据英国近日公布的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53%企业用户在招聘新员工时,会使用社交网站提供的各类工具,对潜在新员工进行初步筛选。
背景调查手段越来越高明
虽然借助网络,职场人士有了更多的机会进入企业和猎头公司的视线,推动了职场人士职业发展的进程,但是在网络上个人信息的过度暴露也容易给求职者带来求职的隐患。
朱正华坦言,现在企业招人尤其是一些高端的岗位,都会对应聘者做细致而深入的背景调查。至于深入的程度,朱正华告诉记者,可以用“挖地三尺”来形容。
据介绍,做背景调查最传统的方式就是打电话到应聘者的原单位,通过与他的前同事、前老板等的交谈来了解应聘者的能力、口碑等信息。随着网络的发达,背景调查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元化,调查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入。
他们除了在应聘者的博客、许多网站开放的空间去搜寻有关信息,还会主动地在网上百度求职者的个人信息,此外还会进入一些流行的人际交流网站。另外,对于有些企业的特别要求,譬如“应聘者一定要正直、清白、无犯罪记录”等要求,猎头公司甚至会到警察局去查应聘者是否有犯罪记录等。
“当一个人在自己熟悉的网络圈子里,他往往会表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有些信息往往是掩盖不住的。有时候真的会发现一个优秀的应聘者身上存在企业用人的大忌。”朱正华表示。
范广也认为,因为有了网络以及各种人际沟通的平台,职场人士的个人隐私就会越容易暴露。无论是有意的无意的,还是主动的被动的。而这些隐私往往会影响到企业用人的最终选择。因而他建议职场人士在网上也要慎言,“在网上留下了痕迹就很难抹除,而这些言行对后续的影响也很难估量。”
背景调查中常见的“落马”典型
对于在深入的背景调查中落马的几类典型,朱正华表示主要有以下几类:
首先就是攻击前雇主、前客户等。虽然职场人士的离职可能有企业方的原因,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怨气,但是在网络上的发泄就会被认为是一种情商不高的标志。这甚至会影响到猎头公司帮其做面试辅导的意愿和效果。
最不可饶恕的应该就是泄露公司机密。这种行为有了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竞业禁止协议也不见得会对这类人起多大的作用,因此任何公司都不愿意养虎为患,对这类人才一定敬而远之。
此外,个人作风有问题、不能正确地处理家庭矛盾、团队合作能力差等也是容易从网络中发现的问题。
“当然职场人士也不能因此就把网络当作洪水猛兽,甚至缄口不言。”朱正华认为,从利于职业发展的角度,职场人士还是要善用网络,只不过要注意尺度。
他认为,博客等还是可以照写,水还是可以照灌,但是要注意展现一种成熟的职业心态,有些言行还是要符合大众的价值观,当然也绝对不能违反最基本的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