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用工荒”在沿海以及内陆城市都成了关注的焦点,一些企业手握订单,却招不到工人。而昨天,在蜀都英汇人力资源市场、中国成都人才市场举行的两场针对大学生的招聘会上,两家人才市场共提供了7000多个就业岗位,吸引了1.1万多名求职者入场。现场提供了文秘、行政管理、销售等大量适合大学生的工作岗位,但绝大多数学生忙活了半天,依然没有找到工作。
□新闻现象
技工手握4个岗位反复选择
昨日上午,在蜀都英汇人力资源市场举行的招聘会的3000多个岗位,除了技术类岗位外,就是销售、文员等适合大学生的岗位。职高毕业的朱军在现场转了一圈,就有4家单位愿意让他到公司去上班。“我是电工,职高毕业后已经做了5年了,每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在现场,他应聘了4家单位,有一家还是省内知名的民营企业,“这四家待遇最低的是1800元/月,最高的2500元/月,恰好最有名那家单位的工资最低,所以我在犹豫。”朱军说,电工是一门技术活,不愁没得工作,“我想更好的发展,不可能一直在小公司当电工,想到大一点的单位去上班,但待遇不能低于我之前的收入。”
招聘现场,不少有招聘技术类工作岗位的公司都说,目前技术类工人在劳务市场已经比较难招了。
7000岗位1.1万大学生争
昨日上午8时许,中国成都人才市场门口排起了10米长队,大学生们提着简历开始排队入场。求职的大学生中,不少女生都化了淡妆,男生穿西装打领带。进入求职大厅不久,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应用文秘班的小颖已经被挤出了一身汗,“差不多要开学了,我们班上的同学都回来了,多数同学回校后就开始在各招聘市场奔波了。”工作不好找,是现场多数大学生共有的体会,成都人才市场现场虽然提供了3916个就业岗位,但是求职的大学生却超过了岗位数,达到了7000多人,扣除一些要求工作经验的岗位,适合应届毕业生的岗位就不多了。
“今天参会单位195家,提供岗位3916个,与去年节后首场综合大型招聘会相比,单位数增加了20%,岗位数翻了一番。”中国成都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说,虽然岗位数翻番,但据现场人流计数装置统计,进场求职人员达到了7000名,工作依然不好找。
同样在蜀都英汇人力资市场上,500多家单位提供的近3000岗位,就有4000多名求职者,而岗位中还有部分是招聘技工、有经验的人,而入场求职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是应届毕业生,供远大于求,大学生找工作压力依然很大。
大学生工资与农民工相当
“待遇多数都在1000元/月左右,恼火啊。”在蜀都英汇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成都理工大学的付姗姗对于现在的工资待遇十分不满意,“现场不少企业招聘库管、维修工的工资都在2000元/月以上,而我们读了四年大学的人待遇多数却在千元左右。”付姗姗在现场发现招聘得最多的岗位就是销售,工资待遇都是底薪加提成,“实在不行再等等,看开学后到学校来招聘的企业情况如何,实在不行就只有先找一个工作先干,以后的事找到工作再说。”
“今天现场有不少适合技术类工人的岗位比适合大学毕业生岗位的待遇高,但总体上两者薪资待遇相差不大。”蜀都英汇人力资源市场有关负责人古娟说,造成薪资持平的状况主要与现在“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有关,是人才供给不对称造成的,“现在是行政管理、文秘、客户经理等适合大学生的岗位,求职的大学生几倍于岗位,而生产线的普通工人、技工,以及服务员等适合农民工的岗位则是岗位大大多于求职的农民工,也就是‘白领’不缺,‘蓝领’紧缺。”
□新闻分析
“两极化”倒逼企业升级
为什么会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两种看起来矛盾的情况并存局面呢?如何才能有效解决“用工荒”、“就业难”?对此,长期在人力资源一线的有关人士给出了自己的认识。他们认为,要解决“用工荒”、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问题,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目前能想到的最好办法。
现在“用工荒”缺技工也缺普工,不少企业主苦于招不到工人、工厂无法开工。另外一边却是大学生工作难找。“这两种情况都是各地区以前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以及粗放式的经济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带来的影响,这将逼迫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中国成都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说,我国大多企业都属于制造业链条的低端部分,盈利依赖的正是廉价劳动力。随着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两种情况的出现实际上都是在倒逼企业升级。”省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所负责人陈井安认为,“用工荒”的出现,制造类企业除进行产业升级外,还应该从自身内部找原因,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靠着廉价的劳动力来赚钱,享受“劳动力红利”了。而大学生就业难则促使高等教学的变革,现在不少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节,造成学生学的东西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造成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只有改变高校教育模式,才能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使大学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