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徐静蕾和黄健翔跟智联招聘做的代言广告一样,跳槽并不一定就能真正跳入福地,说不定一不小心就掉进了泥沼。如何消除我们的“职业倦怠”感,在自己的岗位上找出新前进方向,也许是我们更应该面临的职场课题。
孙磊(化名)是长沙一家行业做到了顶级的培训机构市场部主管,他的职位一直是这个领域许多职场人的中长期奋斗目标,但前不久,他羡慕地跟说:“我想做去,做调查类深度报道。”他觉得自己应该开始一份新的工作来找回渐渐失去的职业激情。
而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秋季一直是人才流动的高峰期,很多职场人士总会借机挪挪窝,换换环境,伸展一下拳脚。但是很多人跳槽并不是因为薪水不高,而是因为像孙磊一样的“职业倦怠”。据最近出炉的《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一项以网络上100万上班族数据库为基础的调查中,61%的上班族感到压力较大,近2/3的人对工作越来越没有兴趣,并对工作的意义持怀疑态度。而且“职业倦怠”并不只是资深职场人的消极情绪,有数据显示,近50%的工作倦怠者就业未满4年。
正如徐静蕾和黄健翔跟智联招聘做的代言广告一样,跳槽并不一定就能真正跳入福地,说不定一不小心就掉进了泥沼。如何消除我们的“职业倦怠”感,在自己的岗位上找出新前进方向,也许是我们更应该面临的职场课题。
25~35岁:主动寻找兴奋点
【典型故事】小李才23岁,毕业后在父亲的帮忙下被分到一国营书店工作。虽然刚参加工作,但工资就有3000多元,同学和朋友都很羡慕小李。然而一年后,他就厌倦了现在的工作,想辞职,原因是每天都在搬书、打扫卫生等等。资历老的员工会训他,顾客有时候还会与他发生争执,时间一长,当初的工作热情就荡然无存,别人羡慕的工作是如此窝囊,感觉自己没有出头之日,于是萌发了离职的念头。
【分析】这一年龄阶段的人一般都是刚入职场不久,不知道如何与同年龄同事相处,如何与资深同事合作,如何与领导相处……屡屡受挫后,他们觉得要应付这些东西太难了,所以渐渐地出现倦怠。小李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欠缺明确的职业目标,没有一个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导致工作热情丧失,认为工作失去了挑战性,而简单、重复的工作确实很容易让人厌倦,缺乏兴奋点。
小李不防进行合理化比较,不要跟你周边的老员工比较,而应该去跟你的同龄人比,看看有没有人可以刚工作就拿3000多元?答案肯定是极少。这样心理优势出来了,一旦你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乏味感觉的时候,多往这方面想想,就很容易找到工作的兴奋点,才能保持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才能真正享受工作的乐趣。
35~45岁:积极突破,创造黄金期
【典型故事】今年43岁的大张在35岁的时候跳槽到了一家外企,成为了一个主管,刚开始的时候干得很好,出国学习、业务拓展、职位提升等等,可谓是春风得意,自己为此也很兴奋,干劲十足。但是到了今年,公司在华业务一下子萎缩了,大张在收入、职位、业务量等方面猛然间都下降了几个档次。大张就产生了职业抑郁和倦怠。
【分析】35~45岁这个年龄段主要存在的是职场发展的问题,特别对于男性而言,这个时期是男人在职场上发展的一个黄金期。如果您想在职场上有所突破,首先要确立职业方向,此后还有提升的问题,也称为职业开拓。然而有不少人,在这个阶段会因某种突发事件使职业出现瓶颈,从而产生倦怠,如何及时调整心态,是非常关键的。 大张这种类型的职业倦怠,就是突然碰到了职业瓶颈,很容易让人陷入那个小孔里了,自己感到看不见天了。
大张可以做出两种选择,一种是跳槽,趁着自己还处于黄金期,不妨再试试别的单位,也许会打开另外一片天空。第二种选择是继续留守,不妨先做个横向比较,看看现在自己的收入、地位在同龄处于何种位置,比较后,自己还可以接受,那就留下来,调整心态。
45~55岁:为事业画上完美结局
【典型故事】55岁的老刘快退休了,现在满脑子都在想退休生活怎么过,工作都显得心不在焉,工作时别人让他重复一次做得更好,他总是说“干了一辈子了,好不好都一样,差不多就行了。”
【分析】这个年龄段的人很多有这样的想法:只要保住我目前的饭碗,平安地过度到领取退休金的那天就可以了。但是常年重复的工作,会让他们对工作很厌倦,有时候只是应付或者敷衍,只想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完,不出错就行。
在临近退休的前三年,这个阶段主要是个认知的问题。要从高层面上认识到这是职场历程的一个必须过程,有起点就会有终点。然后,要想清楚如何完成这个历程,尽量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完美的句号,如果此时因为敷衍了事,导致工作出差错,可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