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这次我来跟大家谈一谈每个人在其人际交往中都不可回避的一个礼节的问题:相见礼节,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平常所说的见面礼仪。在本篇之中,我介绍的主要是以握手礼为主的相见礼节。你和任何人打交道,不论老朋友还是新认识的人,如果双方只要进行交往,见面礼节都是不能缺少的,握手礼尤其不会不使用。
一般而论,相见之礼有其四大特征:
第一,中外有别。实际上,中国人跟外国人所使用的相见礼节,是不太一样的。目前在国际社会,最通行的相见礼节是拥抱、亲吻,而中国人一般则不讲这套。我与我们电视主持人也好,制片人也好,如果对方是个女孩子,双方见了面顶多是握手,告别的时候再握一次手就到位了。如果我不是一个俄罗斯人,不是一个美国人,我上去跟她拥抱,我搞不好就要挨一巴掌,我们彼此不是那个关系。而在欧美国家,拥抱、亲吻是比较通行的一种礼仪,所以中外有别。
第二,外外有别。极个别的同志,因其国际交往的经验比较缺乏,误认为外国人都长得一个样子,外国人的礼节都千篇一律,那怎么可能?!你想一想:联合国有一百九十多个国家,世界上有五大洲、四大洋呢,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国家的礼仪自然是不太一样的。就是欧美国家,有些国家喜欢拥抱亲吻,有些国家则对此也不太讲究。比如美国人对亲吻、拥抱,有时候能接受,有时候则不太接受。中国古代流行的传统礼节是拱手礼。在一些中华文化比较通行的地区,比如说我们的台湾地区,我们的香港地区,我们的澳门地区,以及有一些华人聚居的东南亚地区,像新、马、泰,加拿大,实际上拱手礼在老辈华人里还是比较流行的。在韩国、朝鲜、日本,鞠躬礼则比较流行。还有一些国家的礼节就更有意思了。我去过太平洋某岛国,那个地方流行一种什么礼节呢?我实在叫不出来它的名字。我问当地人,他们讲是当地方言我也不懂,我写过一篇游记,称之为“伸舌礼”,或者叫“吐舌礼”。什么意思呢?来了贵宾的话,当地土著的居民,为了表示对你的欢迎,不仅要跳草裙舞,上身裸露,穿干草制作的裙子给你跳草裙舞,而且在跳舞的过程中,还会一边跺脚,一边把舌头伸出来。据说舌头鲜红表示赤诚的心。这个礼节你得了解,不了解的话,你到那里人家一伸舌头,你好害怕啊。
我第一次到法国去,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当时对国外了解得比较少,简直是井底之蛙。我一下飞机就晕了,哎呀,法国人热情啊!尤其是法国女人不仅漂亮,而且还主动与你拥抱接吻,吧叽吧叽好几个,有点受不了。当时我们都是二十来岁的几个小年轻,回来自己偷着总结经验,说:“怎么回事?你被人亲了吗?”“亲了!”“抱了吗?”“抱了。”现在来看,当时我们真的有一点少见多怪啊!
其实,欧美国家的亲吻礼节,在社交场合往往仅是象征性的。它亲什么地方有其讲究。它一般是长辈亲晚辈,亲额头;晚辈亲长辈,找下巴;平辈人之间,则一般是贴面颊或者吻面颊;区别通常是:异性之间吻面颊,同性之间贴面颊。即便亲吻,大多也是象征性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国家不同,风土人情不同,礼节往往就不一样。
我们知道,在欧洲国家流行一种见面礼节,叫做吻手礼。很多影片,尤其是一些古装片,诸如《斯特凡大公》、《拿破仑在奥斯德里茨》,或者《战争与和平》,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吻手礼。它其实很有讲究。谁吻谁的手?一般情况下,是男士吻女人的手,而男人被别人吻手的概率极低。男人要被别人吻手,大概只有下述两种人,其一,Baby。即小孩子。爸爸妈妈喜欢他,什么地方都敢亲,连脚丫子都敢亲。其二,教皇,宗教界人士。此外,男人没那机会。而女性受礼者通常则是成年妇女,在欧美国家其实指的就是已婚妇女。总之,是女人而不是女孩。吻手礼是从欧洲中世纪流传下来的,是所谓骑士向贵妇人献殷勤的礼节。再者,吻手的地点颇有讲究。一般是在室内,有屋顶的房间之内,在马路上没这套。行这种礼节的多为室内的社交场合,宴会、舞会、音乐会、登门拜访。你拎棵大白菜,牵只狗,怎么办?你连手都腾不出来,你一伸手那狗跑了,你把白菜放地上?此外,吻手的部位有讲究,行礼时要在手背这块象征性接触。我要讲的意思,倒不是说我主张吻手礼、亲吻礼、拥抱礼在我国推行,这不可能。但是你跟别人打交道,这个你也得明白。有的事情,世界不会因为你而改变,你看得惯你也得看,看不惯你也得看。
第三,今古有别。见面礼节在现代、当代和古代是有所区别的。比如,在我国古代,逢年过节时,晚辈要向长辈行跪拜礼。时至今日,它已不多见了。
第四,场合有别。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礼节。比如,正式场合一般相见礼节不可缺少,非正式场合也就算了。在座的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和现场的听众,您平时常见您家老婆,见您家孩子时,会与其握手吗?肯定没有这个程序。但如果是工作场合,即便熟人,我们也要相互之间握个手,表示关心,表示爱护,表示尊重,表示重视,表示致意,表示欢迎或者表示挽留。
我之所以在此喋喋不休地讨论上述见面礼节的四大区别,主要是要让大家明白:见面礼节其实是习俗礼仪,而习俗礼仪都有其特定的适应对象和特定的场合。比如,有些民族讲男尊女卑的,一个男人到那里去,你是不能跟女主人亲吻拥抱的,连握手都不能握。你要上去跟女人握个手,搞不好就犯了大忌,搞不好会招揍、招骂,甚至会违反法律。有鉴于此,对这些情况要有所了解。
目前,握手已经是国内最通行的相见礼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其实也是国际社会中最常见的礼节。因此,我下面想跟同志们谈谈有关握手的一些基本礼仪。在交际场合我们跟别人握手为礼时,通常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握手的场合。一般来讲,我们需要跟别人握手的主要是以下三大场合,其一,见面或者告别。我到你家去也好,我到你单位也好,我是主人也好,我是客人也好,彼此见面的时候握手,这个程序一般都不能缺少。金老师到你家串门去了,进了门你连个手都不来同我握,说明不欢迎我。像刚才我来的时候,本次讲座的主持人在门口迎我,我们俩见面就握手了。虽然彼此是老熟人,这个手还是要握的。一会儿走的时候,我还要跟他握手。见面或者告别是一定要握手的,这种礼节不能缺。其二,表示祝贺或者慰问。别人有喜事了,升职了,晋级了,考上大学了,结婚了,年高做寿了,娶妻生子了,等等一些情况,往往需要我们与之握手为礼。过生日了,你需要祝贺,要握手祝贺。口说无凭,握手为礼,表示祝贺。再者,就是慰问他人。有人身体不太好,家里遭遇了不幸,领导去登门慰问,朋友去表示声援,或者予以鼓励,都少不了要与之握手。其三,表示尊重,我曾经多次讲过,“礼”的意思是尊重,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自己,要尊重别人,要尊重社会。我多次讲过以上这三个尊重???“仪”的意思是什么呢?“仪”,就是规范的表现形式。你尊重别人,就要以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握手,往往意在向他人表示尊重对方。
第二,伸手的前后。以前我们曾经强调过:介绍两个人的时候,作为第三方介绍别人,你总得明确先介绍谁后介绍谁。我当时讲了一条游戏规则,就是客人有优先知情权。现在要把它讲专业点,我可以称之为位高者居后。你介绍双方的话,一般是地位高的人后介绍,地位低的人先介绍。地位高的人拥有优先知情权,亦可称之为位高者居后。
我曾经给礼仪下过一个定义: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规范。行为就是举止动作,规范就是标准做法。由此可见,所谓礼仪实际上就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待人接物的标准化做法。因此,在比较正规的场合,人和人握手时谁先伸手是有其标准化做法的。有可能的话,最好是两人同时伸手,但在实践中此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并不高。总有一个人是发起者。
握手时,双方谁先伸手呢?我给现场与电视机前的听众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跟别人握手时,你觉得谁先伸手更加合乎礼仪呢?
业已讲过介绍双方时的标准化做法,是位高者居后,即地位高的人后介绍。握手的标准化做法则恰恰相反,我们称之为位高者居前。请大家记住,在一般性的交往应酬之中,握手时标准的伸手顺序,应该是位高者居前,也就是地位高的人先伸手。比如,男人和女人握手,一般应由女人先伸手。给你举个例子,有两个人在社交场合见面,别人介绍这一位是马先生,那一位是李小姐。李小姐位置高,是后介绍的。那么两个人愿不愿意聊天,愿不愿意认识,愿不愿意换名片,都应该是由李小姐决定的。李小姐若不想认识这个马先生,李小姐跟他笑笑就完了,“你好!”寒喧一下就过了。那位马先生总不至于上去高攀:“您在哪儿高就啊?给张名片吧!能跟你认识吗?”那叫做不自觉。但如果此时李小姐跟他握手,则说明她接受他了。下面的话题可能就跟进了,交换名片啊,留个电话啊,以后有机会再约一约啊。切记:男人和女人在社交场合见面的话,一般规则是由女人先伸手。当然,假如你是一个女孩子,万一碰到一个男同志不太自觉,他先伸手了,也别让他伸出来的手回不去,否则他会特尴尬。
我有一次见过一位极度尴尬之人。别人替两个人介绍说:“这位是孟先生,这位是侯小姐。”
当时,那位孟先生不自觉,一下就把自己的手首先伸出去了。没想到人家侯小姐端架子,不搭理他。孟先生的手回不去了,在那儿死撑,足有二三十秒。别人还是不配合,后来他一着急,“蚊子!”他转手去打莫须有的蚊子,实在是不幽默。
我看到当时孟先生的脸上都出汗了,他实在没办法,只能自己给自己找一条退路。当然,那位侯小姐也不应该如此,该握手还是要握的。
男人和女人握手,一般是女人先伸手;晚辈和长辈握手,一般是长辈先伸手;上级和下级握手,一般是上级先伸手;老师和学生握手,一般则是老师先伸手。当然,我们还必须注意具体的场合。比如说,你是个女孩子,你是公关经理;我是个男人,但我是董事长。现在我们两个单位进行商务交往,不用说我董事长此时此刻的地位高,是不是这个道理?但如果是在社交场合,大家在一块玩,则是不讲职务、不讲头衔的。那时就是女孩子地位高。她虽然是一个女孩子,但是她成年了,尊重妇女是一种教养。那时双方握手,则应该由女孩子先伸手。
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有时还有其特殊性。它的最重要的表现在哪里?表现在接待客人时的宾主双方之间的握手。我想跟各位强调,刚才讲了地位高者先伸手,是共性,是常规。特殊情况则是在接待客人时。一般的游戏规则是:客人到达时,主人先伸手。大家的生活经验是不是这样?家里或单位来了客人的话,应该是主人先伸手。主人先伸手表示对客人的一种欢迎。老金到你家串门去了,我说:“王主任,我来看你了。”你仅道“来了,坐吧。”却不与我握手,说明你不太把我当回事。所以说,家里来了客人也好,单位来了客人也好,一般主人要首先伸手。主人先伸手,说明是对客人的一种欢迎。这个程序是不能少的。但在客人告辞的时候,情景则颠倒过来了,礼仪惯例则是:客人首先伸手。您当主人的时候,可别着急。比如,我在你的写字楼谈工作,一看表十一点二十,该吃中午饭了,那我就得自觉,别在你这儿混饭。我会讲:“王主任,我告辞,不在你这儿打搅了。”那时,我会站起来。在我站起来的同时,我会跟王主任伸手,那意思是请其留步。王主任你不能着急啊。我刚跟你说:“王主任,我要告辞。”你马上就伸手,那意思是不是让我别在你这儿混饭?
在实践中,除两人握手时要注意彼此伸手的先后之外,一人与多人握手时,亦须注意其先后的顺序。比如,我们现场有几十位观众,假定我跟大家握手时,就得有先后顺序。我不能一下就奔一位美女去了,把周围的人全跨过了,那样的话,别人说:这小子,色鬼。我若只跟地位高的领导握了手,而不搭理其他人,别人肯定会说我这个人很势利。你一个人跟多人握手的话,一定要讲究先后的顺序。那么具体上应该怎么办?
一般来讲,当一人与多人握手时,以下几种排序方法:其一,由尊而卑。如果在场的人是一个单位或者一家人的话,其地位的高低是很容易分清楚的。若非一个单位的人可就困难了,是一个单位的,比如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这个顺序很清楚。如果这样清楚的话,应由尊而卑,从地位高的人开始,依次往下而行。其二,由近而远。比如,这儿四五个人,在宴会厅门口排着队迎候客人,我来与他们握手,我就不能跳跃前进。我应该首先伸手跟我最近的人握手,然后由近而远地依次而行。如果你们这儿有四五个人的话,若要没有伸手,你们可不要着急。
那天,一家公司请我去做报告。我叫他们来接我,他们的车来了,一个专职司机开着车,男的;一个办公室主任,则是个女孩子。两人来接我。我一下楼,不管从职务高低的角度,还是从尊重妇女的角度来讲,肯定是要跟这个女孩子先握手的。但是,我没想到那位司机马上把手伸过来了,而且他的手伸在那个女人前面。我很为难,只好把自己的两个手同时伸出去了,一手握一个人的。不管怎么说,总不能别人伸出手来我不理睬人家。但那位司机的做法的确失当。
再比如,我是儿子,我爸也在场的话,我爸伸了手之后,我才能伸手。我是副总经理,若董事长在场,董事长与别人握手完毕,才能轮到我去握。您别急,又不是抢购。要注意,握手除了要由尊而卑之外,必要时由近而远不可不知。
其二,顺时针方向前进。您去握手,您去干杯,大家坐在一个圆桌上,或者围坐在一个客厅里面,那么你的标准化做法是什么呢?比如,吃饭时我是主人的话,我的第一杯酒跟谁干呢?我是主人的话,第一杯酒通常是要跟我右手边的人干的,因为右手的那个人是主宾。一般主人的右手坐的都是主宾,第一杯酒要跟他干。然后我就按顺时针方向走,我的左手,左一、左二、左三、左四,依次顺时针方向前进。通常认为:它是一种比较吉利的方向,因为我们与时俱进了。在一般的交际场合,人们往往不喜欢倒着走。特殊情况除外,比如,运动会入场式上,依照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传统,运动员入场都是逆时针的。还有呢?轿车在酒店大堂门口停车,它是逆时针上来的,这是因为交通规则的问题,它必须这样上来,你要顺时针别人不让你上去。此外,我祝愿我们在场的听众,这种逆时针方向还是少用几次,因为它不吉利,一般多见于追悼会或者遗体告别仪式。那样做,据说是倒退着回去,意在看望逝去在以前某一个时间的逝者。总之,社交场合里,尤其是在国际交往中非常讲究这个。握手的顺序要讲究。应该说,在所有的握手礼节中,握手的顺序,包括双方的顺序、一个人和多人握手的顺序,是最重要、最值得注意的礼节。
第三,具体的表现。与之相关的有以下几个要点:
其一,手位。手位,在此特指手伸出来时怎么个伸法。一般情况而言,在手位上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首先,标准化的手位。其方法是:手掌与地面垂直,手尖应该是稍稍向侧下方伸出,手掌垂直于地面,五指后面四个指并拢,拇指适当地张开,其次,不可取的手位。在握手手位时,有两种手位是不可取的。一是掌心向下。掌心向下,往往给别人一种傲慢的感觉,说实话,这个掌心向下伸出来的手位很少见到,只有交警指挥交通时才会如此这般。你跟外人,尤其是晚辈或者主人握手时,你一下掌心向下把手伸出去了,别人对你会有看法。二是掌心向上。在一般情况下,掌心向上表示谦恭。面对长辈,像是你的爷爷、太爷爷,你的恩师,这时掌心向上伸出去没有什么不对,你是要尊重他。但是一般情况下你也别那样子伸手。大家想想,那样伸出手去好看吗?难免会给人以成心讨好对方的印象。
其二,时间。你去跟别人握手,时间用多久是很重要的。比如,在场的有很多女孩子,但愿你没碰到不自觉的男人,或者不太懂礼仪的男人:如果一个男人跟你握手,他拉着你的手长时间不放你会有什么感觉?葛优演过一部获奖的影片叫《过年》,大概很多人看到过。在《过年》里面,葛优就演了一个所谓有点色的姐夫。见到美女的时候,他就拉着别人的手不放,搞得人家女孩子很尴尬。由此可知,握手的时间和手位都很重要。用两只手去握着人家一只手,叫做手套式握手,又叫外交家式的握手。除非是表示故友重逢,或者热情祝贺,外人则不来这一套,尤其异性不来这一套。现场的听众们,如果你是女孩子,过来一个男人跟你搞外交家式的握手,你是什么感觉?会使人很尴尬。在一般情况下跟别人握手,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所谓过犹不及,和别人握手最佳的做法应该是三到五秒钟。你别一碰对方的手就跑了。有些女孩子,作为男人我觉得她有娇柔做作之感,不就是握个手吗?她一碰你手就跑了,好像你是一电烙铁,我又没拉着你不放。除非是表示鼓励、慰问和热情,握手的时间可以稍微延长,但是绝对又不要长过三十秒钟。握手长过三十秒钟,会令对方很尴尬,搞不好手心都攥出汗来了。
其三,力度。一般而论,握手时,我们都是用一只手去握对方的一只手。届时是手掌握着对方的手掌,而不是握着别人手腕,因此要注意别握得太少。有个别同志,尤其是个别女同志,握人家的手时就碰一碰指尖。甚至有的人握都不握,伸出四个指头去僵直地应付别人一下,不用力,不晃动,好像一条死鱼。你会很别扭,这是非常不地道的做法。握手时一定要握着对方的手掌,停留三到五秒钟,最长不长于三十秒钟。而且,握手时最佳的做法是要稍微用力。当然我在这里讲的是一个理想状态。你们不是职业外交官,我也不跟你们讲得太专业,职业外交官的握手,一般强调握力在两公斤左右最佳。就是要稍微使点劲,以表示热情友善。不过你也别太狠,你拿出来要把别人的手给攥碎的那个水准,那也过了。我们跟任何人,包括跟异性在内,握手时稍许用力以表示热情,其实是非常必要的一种做法。
其四,寒喧。有的人与你握手时,你会很难受,因为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如,你跟他握着手,你说:“王主任,你好!”他却向别人打招呼:“你好,老马、老张,你们都来了。”你不知道他究竟关注着谁?在社交场合,尤其是在正规场合,此类表现是非常令人反感的。握手时的寒喧有以下两大要点需要谨记:
一是要说话。与别人握手时一定要说话,不能默默无语,犹如惟有泪千行。比如,第一次见面要说欢迎光临,久仰久仰,或者问好。老朋友见面要问别来无恙,告别之时要祝一路平安。你不能不吭气。一言不发,说明自己不耐烦、不高兴。
二是要以表情进行配合。与人握手时,你的表情要自然、热情,自然、热情一点总是比较好。另外,还要强调表情中的一个要点,就是你和任何人握手时,必须同时双眼注视对方的双眼,千万不要东张西望。你宁肯别跟他握手,也别在此刻东张西望。否则你握手时身在曹营心在汉,眼睛注视在别处,你还真不如不去握对方的手。那样的话,你会让对方感到非常尴尬和难堪,有不被重视之感。
在礼仪的操作层面上,我喜欢讲两句话、七个字。第一句话,四个字——“有所不为”。学习礼仪、操作礼仪,最重要的是要记住什么呢?要掌握有的事是不能干的。比如,你跟异性握手时一般不要用两只手,跟别人握手时你不能不用力,不要握手时眼睛不看着别人,这就是“有所不为”。“有所不为”的问题不出现,就会少丢人,少得罪人。第二句话,三个字——“有所为”。其含义就是应该怎么干,怎么把这事做好一点,它是高标准的要求。比如,握手时要面含笑意,表情自然,注视对方,握力要大约两公斤。你知道握力两公斤是什么概念吗?我告诉你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你拿着一只生鸡蛋,攥在手心里面,我拿筷子去捅它。捅不掉,你能握着它,但是还没破。你把它攥破了,你的握力大于两公斤;你攥的时候,我拿筷子一捅它掉了,说明没到两公斤。它是基本测试标准。实际上,你没有必要攥一个生鸡蛋,去尝试此方法。但是你得有这种意识,握手时你稍许用力总做得到吧。此即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四,主要的禁忌。下面,向现场的听众介绍握手时的几条基本禁忌:
其一,忌心不在焉。在握手时不看着对方,表情呆板,不说话,眼神他顾,或心不在焉地握手,还真不如不握手。
其二,忌伸出左手。握手,尤其跟外国人去握手时,一定要记住:一般只用右手,通常不用左手,除非没有右手。因为很多国家,像新、马、泰那一带,或印度等国,人们的左右两只手往往有各自的分工。左手一般干一件事,右手一般则干另一件事。右手一般是干所谓的清洁友善之事,如递东西、抓饭吃或行使礼节。而左手则是干所谓的不洁之事,如沐浴更衣,去卫生间方便。你用自己的左手去跟那些有此顾忌的人握手,等于是把一张脏手伸向他人。你说此种做法是可忍,孰不可忍?!
顺便提一下,英语文化圈中,右是上位,是好的位置;而左是下位,是不好的位置。在英语中,左撇子有骂人之意,左撇子往往就是蠢笨的意思。
其三,忌戴着手套。国际惯例,只有女人在社交场合戴着的薄纱手套可以不摘。女人所戴的薄纱高袖手套属于社交装,它跟无袖礼服配套,平时可以不摘。此外,像我们一般所用的御寒的那种手套,皮的、毛的、羽绒的,与别人握手时则一定要摘。摘掉手套握手,通常表示尊重对方。
其四,忌交叉握手。在国际交往中,尤其是与西方人握手时,应力戒此举。它被视大大的不吉利。
以上叫做“握手四不准”,即心不在焉,左手相握,带着手套以及交叉握手。与别人握手时,它们均在“非礼勿为”之列。
以上这些内容,就是我所讲的关于握手的礼节。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