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跳槽:坚信“鱼不过塘不肥”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9-01

两年间换了三个单位,主要是嫌薪水太低。做业务员时,没底薪,利润30%提成,50%封顶。就算像我这样的销售经理,底薪才1300元,提成50%,还必须保证本部门每月达到5万元的营业额,否则会被罚钱。”

有人说,60年代的人“头低头”、70年代的人“背靠背”、80年代的人“脸贴脸”。意思是说,60年代出生的员工有责任心、有理想、埋头苦干;70年代出生的员工有压力、有焦虑、肩负重担;而80年代出生的员工则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喜欢频频跳槽。日前在广州各家人才市场举行的招聘会上注意到,有着三五年工作经验的“80后”职场人,成为最近跳槽的主流人群。他们有的原本已是经理人,想另找一个薪水更高的岗位;有的原本在一线工作,想通过跳槽晋升“项目经理”、“销售经理”等中高端职位,从而实现价值和薪水的提升。然而,职场专家称,频繁跳槽并不利于职业发展,“80后”应该将提升专业技术作为自己职业的上升通道的基础。

趁年轻应先打好专业技术基础

对于“80后”频繁跳槽的现象,职业规划专家陈功认为,很多人都把跳槽作为职业上升通道,但美国许多大企业在选拔中高层管理人员时有一个参考的年龄标准:34~44岁。34岁是一般男性心理开始成熟的年龄,在34岁以前以发展专业技术为主,40岁以后在管理职位上才有可能取得较大的进步。

把“专业技术”放在第一位是绝大多数人职业成功发展的最基本的原则。如果在职业发展初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很好的专业基础,以后在有实力的公司担任更高层次的管理职位就能如鱼得水。反之,比较早从事管理工作,则不利于发展专业技术。所以,现在正处于20多岁的“80后”职场人,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专业技术上。要在一个窄的专业技术方向,深挖下去,要数年坚持下去,不随便转行。“当然,如果实在不喜欢现在的专业,那也要考虑及早转换职业发展的方向。”陈功分析道。 本栏: 邓仲谋

闪跳族”·信心爆棚

坚信“鱼不过塘不肥”

1982年出生的女孩小林,不仅人长得漂亮,个人素质也很优秀。大学刚毕业就进了一家全球500强企业做总监助理。小林的职业规划意识很强,心里很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入职9个月后,她主动申请换岗,换到公司里另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可做了10个月后,她就跳槽到了深圳一家外资银行任部门经理,这家银行也属于全球500强,在这里工作1年半后,她的职业生涯遇到了一个瓶颈,公司换了一个管理风格与前任迥异的上司。小林说:“前任是抓大放小、善于授权的管理风格,而现任是集权式精细化管理的风格,我觉得熬不住了,因为我的长处完全没法发挥。”现在她又面临第三次跳槽的选择。

像小林一样的“80后”,因为频繁跳槽,被称为“闪跳族”。虽然有一部分人在跳槽的过程中实现了个人增值,但频繁跳槽也使用人单位对他们的忠诚度和职业能力产生了质疑。

穷忙族”·我为钱狂

哪里薪水高就往哪里跳

史伟是广州某旅行社的销售经理,在旅游行业打拼两年多了。“2006年下半年,我从家乡来广州闯天下,在一家旅行社做业务员,2007年2月,到了另一家旅行社做团体销售,干了两个月后,又跳到现在的旅行社,后来被提升为销售部经理,负责团体销售,有时还要负责员工培训。”史伟描述他的跳槽经历时显得有点无奈。

“两年间换了三个单位,主要是嫌薪水太低。做业务员时,没底薪,利润30%提成,50%封顶。就算像我这样的销售经理,底薪才1300元,提成50%,还必须保证本部门每月达到5万元的营业额,否则会被罚钱。”今年旅游市场遇到了自然灾害和假期变更的影响,市场更难做,几乎没有一个部门可以完成任务。现在,史伟正谋划着第四次跳槽。在史伟眼里,他是典型的“穷忙族”,整日劳碌奔波,但拼命工作却回报很少,看不到太多希望,于是跳槽便成了摆脱这一切的无奈选择。

据《》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人(57.6%)认同“穷忙族”多为“80后”,而他们之所以“穷忙”,是源于社会压力大,竞争激烈。职场专家认为,现代职场充满变化与机会,“穷忙”固然无益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频繁跳槽也未必能解决问题。

天花板族”·一心高飞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

1982年出生的郑先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制造企业做人力资源工作,由于业绩出色,工作第二年便被提升为主管,现在已经在这家企业工作了整整四年。郑先生觉得,自己对于手上的工作已相当熟悉,没有了挑战,在职业发展和薪水方面也没有突破。今年7月,郑先生决定辞职,到了另一座城市寻求新的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