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日前表示,加薪眼下会对中国就业有不利影响,但从长远看会对中国的就业有促进作用,并称自己一直不承认有民工荒,招工难有一个原因是时间差。
工薪阶层对于“加薪”的殷殷期盼之情,其实不难体悟。不过,“加薪”尽管是工薪阶层的最爱,但工薪阶层的加薪既然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有其出处,从本质上来看,“加薪”其实是一场劳资双方的零和博弈,当然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不仅如此,资本从来都是逐利而生的,在这个过程中,追逐最大利润与寻求最低成本从来都是不谋而合的,这个时候,“加薪”当然会触动资本的成本这根敏感神经,资本会不会因为“加薪”而流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也绝非杞人忧天。
事实上,随着沿海发达地区成本的不断抬升,一些产业和资本向内地及东南亚地区的转移和迁徙,已经渐成趋势。从这个角度来看,“加薪”的确是一柄双刃剑,乍一看来,加薪似乎提高了工薪阶层的收入和待遇,但假如因此而导致资本及产业加速转移的话,连就业都成了问题,“业之不存,薪将焉附”?于法鸣司长的担忧,要说也不无道理。
应该承认,劳动力作为一种市场要素,其价格当然应该由市场来抉择,假如无视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仅仅因为工薪阶层一方有着“加薪”的强烈诉求,便认为“加薪”有理的话,当然不免偏颇,由此而得出的“加薪”结论和指令,也完全可能因为扭曲了劳动力市场,最终以企业裁员、倒闭、资本产业转移,加薪容易就业难而尴尬收场。从这个意义上说,“加薪”其实更应尊重市场的博弈,而不应偏听偏信,更不能“想出手时就出手”。
不过,要想通过劳资的博弈来实现均衡恰当的薪水,其实依旧需要有必要的前提。具体而言,既然资本和劳动同样是生产的要素,是利润的源泉,那么利润究竟应该在资本和劳动之间如何分配,应该遵循怎样的比例,显然应该更加公平和透明。然而,现实的情形却是,资本方面往往掌握着完备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在劳动者那方却是缺失至少也是不对称的。不仅如此,这边厢资本的手腕既成熟又高明,那边厢工会组织却不仅幼稚,甚至懵懂无知、有名无实,双方博弈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资本获利年年飙升,劳动者的薪水却基本原地踏步。既然利润分配过程中的重资本,轻劳动是不争的事实,劳动者的“加薪”欲求如此强烈,恐怕怨不得劳方“贪心不足”。
基于上述视点,“加薪”的确应该是个市场行为,是个博弈的结果,但市场需要规则,博弈也需要势均力敌,资本和劳动之间如何分成,也不妨给个明确的说法,而不应该成为一道谁也说不准的模糊数学题。